[閒聊] 或許你應該知道的已刪文

看板FITNESS (健身/體適能)作者 (思念的溫度)時間4年前 (2021/09/02 03:05), 4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很多時候看板上的發文 都是一些重複性的問題 當我們身體出現問題 肯定是某些地方出了錯 很大的可能是我們缺乏了某些知識 甚至是缺乏了一些常識 就連最基本的體重 都有許多人不了解 更別提tdee 基礎代謝率 體脂肪 肌肉 反正我失眠 就來發一篇閒聊一下 1. 體重不是唯一指標 這個很多人都知道了 一樣的身高體重 可能因為不同的體脂 而有完全不同的身材 但很多人在訂目標的時候 都還是會突然失憶 忘記這件事情 當我今天發文內容是 “我175公分/80公斤 我想瘦到60公斤” 其實我心裡面真正想的可能是 “我肚子上的一圈肥肉怎麼剷除” 但我就是只會用體重來定我的目標 昨天板上才一篇明明體重偏輕的人 卻有著偏大的腰圍 這其實就暗示著 就算我從80公斤減到60公斤 我的肚子也不一定會消失 甚至減少的幅度都可能令人失望 當我要訂定目標時 我可能要想清楚 我在意的是體重機上的數字 還是牛仔褲拉鍊拉不起來的問題 2. 體重變化沒那麼快 很常聽到有人說 我一天就胖了三公斤 實際上能一天胖三公斤的人真的不多 以長脂肪來說 你要胖三公斤要吃下兩萬三千大卡 差不多要吃40片雞排 就算是大胃王也不容易啊 就算你吃了三公斤食物 體重原地起飛增加了三公斤 這當中也只有一部分會是熱量 被你吸收儲存成脂肪 但更多的是殘渣廢棄物 或是吸一堆水的鈉 這只需要一點時間就會被排出身體 可以在一兩天內被排出的 嚴格說起來 不算是你變胖了 不要每天量體重就一直感到焦慮 你要看的是長期的趨勢 不要過度焦慮 同理 減重也沒那麼快 脂肪沒減那麼快 很多靠脫水的偏方都不是真的減肥 你一旦正常飲水 重量馬上就回來了 你要是堅持不攝取水份那只會更糟 不要玩命 3. 體重不是越輕越好 實際上不少研究指出 BMI在18到25之間是比較健康的 肥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了 但很多體重過輕造成的問題卻被忽略 例如一個關於肺癌手術的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072703/ 看table 4 患病前BMI低於18.5的 7年後存活率只有其他組的一半不到 這個研究中過胖的人反而存活率較高 相似的研究有不少 不同疾病結果有一些落差 有一些疾病是一般體重的存活率較佳 有一些是體重高的比較容易存活 但共同點一般都是過輕的人最不易存活 這就是對一些體脂很低的瘦子 inbody會給出很低的健康評分的原因 實際上過輕也是不健康的 之前板上就出現過一個瘦子問 為什麼朋友體脂比她高很多 inbody評分卻比她高分 答案很簡單 因為她其實更不健康 4. 我都吃少於TDEE 甚至低於BMR 卻瘦不下來? 原因有兩個 你不懂TDEE跟BMR 或是你算錯熱量 就我觀察 前者居多 大部分人取得TDEE跟BMR的來源有兩個 一個是inbody給你的 另一個是網路計算機幫你算的 來自這兩者的TDEE/BMR 在一般體重的人都是不太準的 在極端體重的人更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所謂的BMR是你完全不動 只有心跳呼吸就會消耗掉的熱量 這跟你內分泌有極大的關係 沒有任何一台inbody可以量你的內分泌 它們都是用跟你相同體重的人 平均來說BMR是多少 就跟你說你是多少 就像台灣人如果平均如果四萬月薪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是剛好四萬 你在路上隨便抓一個人說他月薪四萬 極高的機率你會離正確解答非常遙遠 TDEE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要再相信inbody跟網路計算機了 如果你吃1500大卡都沒瘦 表示你的TDEE就是低於1500大卡 在你了解上述的事實後 如果你覺得你的TDEE低到不可思議 很有可能身體有一些疾病 甚至這個疾病的危險性跟急迫性 都會比體重的危害更大 你需要找醫生 當然也有可能是你計算熱量出了問題 那就先找營養師確認你吃的熱量 然後再找醫生 沒有人吃低於TDEE還無法減重的 因為TDEE的定義就是你維持體重所需的熱量 5. 體脂計不準 inbody也不準 體脂計跟inbody都是電阻式的量測 原理是根據肌肉跟脂肪的電阻不同來推估 影響電阻值的原因有許多個 我盡量列一些 但這些可能不到實際變數的一半 身體的含水量就是一個重要因素 會影響身體含水量的原因就非常的多 包含前一天跟當天的鈉攝取 水份攝取 運動造成的發炎反應也會影響身體儲水 當天或前幾天訓練部位的不同 強度的不同 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攝食造成的過敏也有影響 很多人對自己身體並不完全了解 例如很多人對雞蛋有輕微的過敏 但可能一輩子都沒發現 但這都會影響電阻式測量的結果 身體的結構也有影響 例如手掌到腳底的最短路徑 一樣身高的人臂長並不相等 身長並不相等 腿長也不一樣 路徑的長度會直接且巨大的影響電阻值 骨頭架構跟連接處截面積也會影響電阻值 溫度也是影響電阻值的重要參數 除了體表溫度 還有一個人早晚的核心溫度也是不同的 量測前的活動狀態也會影響到體溫 總之體脂的數字都只是參考 有的人量出來比實際低 有的人量出來比實際高 所以也不是快樂表 長期看趨勢可以 絕對值沒什麼意義 6. 重訓跟有氧互相排斥? 以維持或改善身材來說 有足夠的肌肉才能做更多更高強度的有氧 更多的有氧才能更快的減脂 脂肪夠低才看得到肌肉線條 有氧跟重訓這兩件事情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體脂高的人會優先建議重訓 單純是因為重訓的難度較低 受傷風險也較低 不是叫你不要有氧 單純是挑簡單的先做 7. 重量訓練一定要拿重量? 身體就是你的負重 脂肪就是你的槓片 對於新手來說 自重訓練就很夠了 健身房可以增加一點訓練的效率 但沒有健身房 一樣可以練 暫時想到這些 歡迎補充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N98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14.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TNESS/M.1630523104.A.396.html ※ 編輯: prodigal (111.71.214.131 臺灣), 09/02/2021 03:21:54
文章代碼(AID): #1XByxWEM (FITNESS)
文章代碼(AID): #1XByxWEM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