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鏡片度數與眼底像大小的關係

看板optical (眼鏡)作者 (marmotte )時間14年前 (2011/06/08 22: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篇文章會說明些可以簡單驗證..但無法令人瞬間接受的現象.. ---------------------------------------------------------------- 定義[眼底影像尺寸為模糊圓中心所圍成的輪廓].. 物理模型推導出來的結果 (A)在無"零距離之屈光變動"(調節,輻輳性調節,隱形眼鏡可近似之)狀況下.. 任意度數的眼鏡形式薄透鏡並不會改變眼底影像尺寸大小.. (B)"零距離之屈光變動"為正值時(正調節)..眼底影像會縮小.. "零距離之屈光變動"為負值時(負調節)..眼底影像會變大.. 設屈光變動量值為ΔF..工作距離為x..則縮放程度為.. M ≒ 1 - ΔF*k ..其中(1/k) = (1/0.017) + (1/x) -------------------------------------------------------------------------- (A)式即為knapp法則..視光教課書皆有列出推導證明.. 相關介紹可參考optical板 #1Dsg5fjI篇.. knapps法則告訴我們.. 無調節介入..完全矯正下.. 眼鏡薄透鏡視角縮放效應幾乎會被眼軸長差異縮放效應給抵消.. 我們可以知道 M(eye,眼鏡) = M(眼鏡)*M(眼軸) = constant 根據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02 可知M(零距離之屈光變動) = 1 M(eye,零距離屈光變動) = 1*M(眼軸) = M(eye)/M(眼鏡) ≒ M(eye) *(1-ΔF*k) -------------------------------------------------------------------------- 模型預測出來的一些現象有 (1)戴近視"隱形眼鏡"觀看一固定工作距離.. 隨著選取隱形眼鏡的近視度數提升..影像會被不斷放大.. 直到過矯後..影像尺寸會維持一定.. #嚴格來說會縮小些.. #放大速度為(1-ΔF*p) ..其中(1/p) = (1/0.012) + (1/x) 過矯後..縮小速度為(1-ΔF*q) ..其中(1/q) = (1/0.005) + (1/x) ##這告訴我們"近視眼鏡"不會讓眼鏡縮小.. "近視隱形眼鏡"會讓影像放大.. 這很反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我一開始也不敢置信.. 但是實驗很簡單就可以驗證.. ###舉個實驗方式..一無視差近視400度患者.. 右眼不矯正..左眼配戴視鏡架近視200度.. 觀看33cm左右的物體..雙眼影像大小差異分不大出來.. 若右眼不矯正..左眼配戴近視200度隱形眼鏡.. 觀看33cm左右的物體..左眼影像將會非常明顯比右眼大.. ####再舉個例子..給懶得戴隱形眼鏡的人自行實驗用.. 一無視差近視患者..雙眼不矯正..觀看近物(確保呈現些許模糊).. 給予近視200度於試鏡架上..我們會發現形體尺寸沒甚麼改變.. 給予10ΔBI置於眼前..其產生的輻輳性調節相當於近視200度以上隱形眼鏡.. 我們可以發現影像變大很多.. ------------------------------------------------------------------------ (2)戴近視眼鏡觀看無限遠處.. 隨著選取眼鏡的近視度數提升..影像尺寸保持不變.. 直到過矯後..影像尺寸開始縮小.. #這就是標準驗光程序說明的現象.. 當過矯時..視標不會更清楚而且會縮小些.. ---------------------------------------------------------------------- (3)眼底像尺寸平衡手法..對於無過矯處方一點用都沒有.. 也就是optical板 #1B7B5Wte篇沒有任何用途.. 過矯下我們可以利用眼鏡鏡片控制影像大小.. 但在非過矯處方下..任意眼鏡鏡片度數調整都不會改變眼底像尺寸.. ------------------------------------------------------------------------ (4)配帶多焦點近視鏡片.. 觀看物體(確保遠近用區都要呈現未過矯的模糊狀態) 當用近用區觀看時..影像並不會放大..(god damn) 反而如同物理模型所描述..影像一定會縮小.. 模型告訴我們..影像縮小速度跟zeiss單焦點球面一致.. #這點也很令人不可置信..所以我做了幾副多焦眼鏡.. 結果如同模型所演示.. 不論累進度數多少,累進帶長度為何.. 旋轉頭部讓未過矯影像從遠用區移到近用區.. 影像全部都呈現縮小..縮小速度皆差不多.. ##這也告訴我們討論多焦點晃動很簡單.. 何種形式的散光誤差分布梯度比較平緩..誰的晃動就比較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26.124 ※ 編輯: kramnik 來自: 220.134.2.79 (06/12 22:43)
文章代碼(AID): #1Dxu4R9j (optical)
文章代碼(AID): #1Dxu4R9j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