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渺人生,浩瀚蒼穹。
微渺人生,浩瀚蒼穹
The insignificance of life, 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
------------------------------------------------------------------
中文字幕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VbtROgs9T0
英文字幕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SQxkJ5OZ8Q
------------------------------------------------------------------
人生過很快..一眨眼40多個年頭就過去了..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不知道..
每個深夜催促著我在書桌上鑽研的是一股追求真理的渴望..
會在物理版上逗留看文章的,應該也是跟我一樣的那類人..
想著想著心裡也多少有點慰藉不那麼寂寞..
高二時在物理奧林匹亞競賽中的成績使我得以直接進入清大電機系..
步入社會後..每天下班回家在書桌上的短暫睡前空檔..
就是我僅有的思考時間..雖然與學生時代相比少了許多..
但此時卻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每晚我爸看到我在書桌前寫那些摸不著頭緒的東西..
“成天寫這些有什麼用?又沒有人看得懂..”
“念物理有什麼用?那個霍金站得起來嗎?”
我無奈..但內心只能默默接受這些質疑..無法反駁..
https://imgur.com/oAUU9uz.jpeg

研究純粹的微觀粒子交互作用才是所謂的美?
討論黑洞這種日常生活摸不著效應才是高尚?
釐清複雜看不清的宏觀系統是所謂俗氣的項目?
為什麼不能靠聰明才智讓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
宗教神棍在眼前詐騙親人財物時也沒辦法說些什麼..
因為腦裡現有的數理知識也沒辦法讓病情反轉..
乞求神佛帶來心靈慰藉是一種生活解脫的手段..
書櫃上那一整套《別鬧了,費曼先生》..
晚年也在與癌症病魔的纏鬥中黯然逝去..
醫務社工評估身心障礙鑑定時詢問..
“服藥會讓你感到痛苦嗎?
裝著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的我回覆..
“這種罕見疾病..人類沒有釐清..無藥可醫.."
只要一談及人體這種宏觀系統..
學問就從純粹的基本定律變成了條文式的實務歸納..
想到這一點..作為一個自認科學思考的我..
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
------------------------------------------------------------------
https://imgur.com/40sjwxo.jpeg

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作為一名視光醫療的專業人員..
初踏入此行..實在是覺得這門學問真的是不美麗..
滿滿的經驗法則..時而互相正交..時而互相牴觸..
厚厚的書籍裡面列滿各種人體實驗的結果..
無法精確定量的數值預測..便以模糊定性的純文字解釋..
如果連定性敘述都圓不過去..就憑空飛來個聯動爆發神經元好了..
因為這就是人體..你摸不著頭緒的..
當我們面對未解的人類疾病時..
第一個念頭就是服用藥物或施行手術..
然而..當藥石無靈、手術罔效..我們該何去何從?
下面這部影片連結中..
可以看出她的話語中流露著對於人生的無奈及命運的不平..
https://youtu.be/yl1BcX9tp9A?si=V7dAJwCLlqear-Sh
神棍四處發散著宣傳單..
聲稱他不需要理解該項疾病的運作機制..皆能治癒..
不論是血便、蛋白尿、膚色改變、皮膚紅斑丘疹..還是多發性出血..
只需按其所持有的祖傳天書..按其指引畫符燒成灰..
再摻上他們身上的皮屑..搓成藥丸..便能百病皆醫..
某天夜晚..
我將幾個邏輯架構拿來擬合已知的各種視覺光學人體實驗..
驚訝地發現..這些架構所預測的數據竟然不可思議地準確..
無論定性還是定量..它們都與所有已知的臨床實驗結果完美吻合..
https://imgur.com/8IdPr0L.jpeg

而當這些邏輯猜想以數學形式展開於空間時..衍生出兩大模態..
其中一類模態對應比爾蕭夫斯基所描述的典型同時視覺區域樣貌..
輻輳掃視伴隨運動..調節輻輳交叉鏈結..幽靈稜鏡吞吐效應..
一切典型規律就這樣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從數學推導出來..
該模態自發地演繹出人類已知..
但無法完善詮釋的眼球運動及視光規律..
https://imgur.com/Va73uyD.jpeg

但數學展開的另一類模態極其詭異..在掃視運動過程中..
同時視結構被拉長成一條細線..近乎消失在同時視覺的世界裡..
掃視與輻輳運動不再伴隨..斜位吞吐效應不再浮現..
這模態究竟是什麼?數學上的謬誤?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究該模態融像遺失與融像回復的眼球運動軌跡時..
豁然開朗..此模態代表的生理意義正好對應了間歇及恆久性斜視病症..
正如200年前德國眼科醫師亞歷山大·杜恩博士所列載..
斜視並不能全然用眼球靜止位置或動力學機制來解釋..
有時它更像是神經支配缺陷..導致融合能力瞬間崩潰..
無意間..
我們觸及了困擾人類數百年的斜視缺陷之謎..
https://imgur.com/YAmS7P1.jpeg

模態所描述的形態必須對應相應的人類病徵..
當數論輸出的結果精確符合臨床實驗數據..
函數的預測療法方能有機會逆轉雙眼視覺缺陷..
深入地研究該模態數學函式與現實集合的一一對射..
繁文縟節的臨床記載不知不覺轉化為數學式的糾纏..
模型精準地描繪這些視光病症所顯現的外貌與表徵..
提出了直觀上難以想像的手法來扭轉人類雙眼失能..
https://imgur.com/Yo7ffQ7.jpeg

----------------------------------------------------------------
我們聯繫了PTT陳先生..告知我們數學攻破了二維多元混合性斜視..
陳先生急忙回診..說他等這天已經等了30年了..他還沒放棄..
數論模型將陳先生歸類為主觀注視偏差曲線分類第四型..
雙眼注視穩態交聯集合(BFSS Intersection)弭除注視交換性斜視..
左眼散光錯矯50度..
雙眼注視穩態不確定性原則(BFSS Uncertainty)對抗官能性斜視..
雙眼近視過矯50度..
雙眼注視穩態估算法(BFSS Estimation)隱藏間歇及恆久性斜視..
開立雙眼水平方向6個棱鏡度..垂直兩個棱鏡度..
光學中心外移2mm..合併漸進多焦加入度125度..
陳先生的外貌如數學函數預期地..被牢牢禁錮於雙眼同時視覺的世界裡..
https://imgur.com/spDc6DV.jpeg

-------------------------------------------------------------------
方姓物理教師其女兒在台大執行斜視手術..
歷經各類配鏡偏方及視覺訓練..
外貌仍呈現嚴重恆久性內斜視..
他不放棄機會..始終尋求可以治癒的契機..
“數學模型提供了治癒的方式..但歷史上從來沒有人類執行過..
我可以用軟體繪出..我們一起檢視數學推導有沒有出現錯誤..”
數論模型將方妹妹歸類為主觀注視偏差曲線分類第四型..
同時視區重塑程序(H.R.P)將注視偏差分類由第四類轉換為第三類..
開立漸進多焦250度塑造向心同時視結構..
搭配漸進多焦150度塑造離心同時視結構..
方妹妹可以配戴準矯單焦框架眼鏡..維持與周遭同濟團體雷同的外貌表徵..
https://imgur.com/WZ1VtM3.jpeg

--------------------------------------------------------------------
"可以連眼鏡都摘除..
讓我女兒也不會呈現內斜視外貌嗎?"
內斜視治癒的成功標準..
傳統視光定義為配戴單焦準矯處方時眼球不會偏斜..
但數學模型可以突破自然耦合的極限..
塑造超越人類的超擴展型同時視結構..”
超擴展型同時視結構(H.H.S)塑造擴展型離心同時視結構..
外掛強周邊離焦翻轉掛片..光學中心上移2mm..
同時視覺維持器(H.O.R)搭配毛果芸香..
將注視偏差分類由第三類轉換為第一類..
開立遠視欠矯375度..內嵌強周邊離焦處方..光學中心上移2mm..
方妹妹可以摘除所有框架眼鏡..維持如周遭同濟團體一致的外貌表徵..
https://imgur.com/varPWdE.jpeg

-------------------------------------------------------------------
36歲的李小姐因長期的視物疲勞痛苦..
甚至眼球歪斜而深感困擾..
“我從小被診斷有失讀症..
每當我觀看近距離的文字時..字詞彷彿在紙上跳動扭曲..
必須用手指或直尺輔助文字定位方才能進行閱讀..”
數學模型破解了閱讀障礙的融像遺失機制..
有能力變更官能性失讀症患者眼球掃視的路徑..
終止近方分心失焦裂解..刪除閱讀失調的病徵..
數論模型將李小姐歸類為主觀注視偏差曲線分類第三型..
雙眼注視穩態錯位法(BFSS Offset)弭除注視交換性斜視..
右眼近視過矯25度..左眼近視過矯50度..散光欠矯175度..
雙眼注視穩態不確定性原則(BFSS Uncertainty)超越導引對抗官能性失讀症..
開立基底朝內9個棱鏡度..光學中心外移3mm處方..
失讀症四分之三離焦變軌技術(D.T.S)進一步跨越閱讀失調障礙..
嵌入3/4周邊高離焦設計..變更眼球掃視的軌跡..
李小姐的失讀症被隱匿..雙眼被導引至同時視覺的軌域內..
https://imgur.com/KtEiJB7.jpeg

-----------------------------------------------------------------
60歲的陳小姐在水晶體置換手術後..不幸引發非共動性雙眼異常..
全視野出現相異間距的雙重影像..目眩頭痛接踵而來..
以往閱讀書報..駕駛操作和與他人交流這些例行公事皆無法進行..
“如果不能接受同時配戴隱形眼鏡及框架眼鏡..
毛果芸香可以協助突破不確定性原則的框限..”
“毛果芸香是什麼?”
“一種藥劑..通常用於治療青光眼..”
“是這瓶嗎?醫生有開給我..但我還沒點過..”
“是..”
非共動性反轉回復技術(I.I.R)調變非共動性偏斜..
給予右眼近視過矯250度....搭配毛果芸香藥劑..
消除陳小姐的全視野複影..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情..
https://imgur.com/X3Dc7hO.jpeg

-----------------------------------------------------------------
28歲的陳先生亦是來自於PTT..
本應處於人生最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時期..
不幸的是..他被診斷出腦瘤..
儘管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卻引發了迴旋麻痺性斜視..導致雙眼功能異常..
他的世界被層層迴旋的複影所籠罩..
而這是醫學史上尚未有解決方案的困境..
“我還有機會嗎?”
三維格式塔模型釐清了兩種愛麗絲幻境共軌技術(A.T.T)
臨床皆成功刪除了陳先生麻痺性複影..幫助他脫離無窮盡的迴旋..
https://imgur.com/NJQfvjF.jpeg

-------------------------------------------------------------------
網際網路縮短了世界的距離..
得以結識那些未曾謀面卻志趣相投的知己..
十二年前初涉眼鏡鏡片設計理論時..透過PTT結識了榮吉教授..
他在忙碌的教學工作中..仍不吝抽空與我探討模型架構的問題..
如今回首..
青春歲月早已如白駒過隙..
https://imgur.com/FNBtzLl

--------------------------------------------------------------------
2021年10月..
榮吉教授將一個連結傳遞給我..
https://imgur.com/6xqP72s.jpeg

其實..這個PTT視覺光學難題..
源自19世紀 美國 阿德爾伯特·艾姆斯 所提出的「橡葉方箱雙眼異變」..
艾姆斯創造了一個由橡樹葉包圍的方箱..
用以遮蔽單眼線索..並將雙眼視覺型變效應擴大到極致..
這項視覺光學難題無法依靠如馬克士威方程組等已知的物理定律來解釋..
當以邏輯直覺回覆..反而會得出與臨床結果背道而馳的答案..
視覺光學領域將其視為神經代償的結果來迴避這一視光謎題..
然而..
雙眼同時視區模型卻可以自洽地推演出橡葉方箱雙眼異變這現象..
https://imgur.com/J8cenMY

---------------------------------------------------------------------
榮吉教授
“這些研究或許適合發表在PTT物理版上..
那裡聚集了尚未受現實束縛的聰慧之才。
他們或許能夠將這些研究拓展延伸到更廣泛的醫療領域..”
上帝造物..萬物皆有依循的規律..
我們可以通過數學形式表述這些物理定律..
不必依賴冗繁的闡述..幾條核心的物理定律即可涵蓋所有現象..
推導出未知領域的預測..從而推進科技文明的蓬勃發展..
同樣地..上帝造人..人體運作應有依循的規律..
釐清人體運作的內在機制..
進一步闡明疾病的起因..並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讓我們不用披著殘缺的軀殼來感受現代世界的輝煌。
https://imgur.com/NlKgULr.jpe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93.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ptical/M.1742648780.A.1EE.html
→
03/24 13:56,
1周前
, 1F
03/24 13:56, 1F
optical 近期熱門文章
PTT消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