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灣人眼中的「名牌」跟歐美一樣嗎?
※ 引述《cainli (晨曦之露)》之銘言:
: ※ 引述《kubrick (kubrick)》之銘言:
: : 很多人覺得貴就是名牌
: : 因此Ralph Lauren, Tommy Hilfiger,甚至A&F就叫「名牌」,
: : 反倒是Helmut Lang, Jil Sander, Marni, CDG在台灣
: : 反應就比起Louis Vuitton, Burberry, Dior冷多了
: : 想請問歐美人的眼中,名牌的概念
: : 跟台灣人有沒有不同呢?
: : 會不會是新聞炒作的結果呢?
: : (例如「LV101店開幕,現場排隊搶購」、「消費者排了一個多小時才進入店裡」)
: : 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是一種迷思呢?
: : 有沒有哪一天,或是已然如此,台灣人手一個Vuitton包,
: : 走在路上卻沒有人在意,因為每個街角都是Vuitton專賣店,
: : 大家渴望的、想要的,是更貴、更難買、更稀少的品牌呢?
: : 這會不會是一種版主之前所說,「無限上綱」的景況呢?
: : 希望這篇文章不要引致大家反感,而是一些反思。
: 我來小小的回應一下。
: 在一些社會學與文化研究中,已經有許多的討論了。
: 簡單的說,我們為什麼要買名牌。名牌價值分成兩種,一種是符號價值,一種是使用價
: 值。
: 實用價值就不必說了,名牌的做工、設計、剪裁通常是比較優異,有的人就是買這個。
: 而有的人則是消費其符號與其背後的象徵。
: 但是,既然是一種消費,就會有市場與供需。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底下,為了
: 達到最大利益。會讓消費者產生「虛假個體性」的需求,不能撞包、撞衫。天曉得在大量
: 生產的機制下,即便是HERMES也很難不撞包。
: 個體是如此,當然階級也是。於是中產階級、勞工階級都追著資產階級、上流階級的品味
: 來購買與消費。一個跑一個追,為的是「同中求異」,當LV大家都有,馬上改成另一個更
: 高價的名牌來區隔。就像以前法國上流社會、貴族開始吃香料、用羽毛裝飾,馬上會有人
: 起而效尤。對,這就是一種品味跟符號的追求。社會學家Bourdieu所提的「象徵資本」
: 跟「文化資本」就是這個。於是名牌變成一種象徵品味、社經地位的符碼,提供消費。
: 簡單的說,就像古阿明講的:有錢人都嘛什麼都比較會。
: 當然不同的階級、民族對於名牌的認知可能會不同,可是在全球化跟文化霸權的影響下
: 會愈來愈區同。
謝謝你的回答~^^
那我想問的是為什麼即便那些名流名媛,在虛假意識的驅力底下,在餐廳與人撞包的
時候,卻仍然會不改初衷,認為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呢?另外我想問的是,為什
麼在後現代社會中,「階級界線消弭」的景況之下,大眾依然脫離不了所謂符號與文
化象徵資本的追求呢?
還有一個就是有關全球化的問題,既然文化霸權會使得地域間的消費習性越來越趨同
,可是大部分消費者對於美國的品牌還是具有高度好感,而美國大都市則偏愛「異國
」基調,很多流行風如「波西米亞」、「義大利設計品牌」就是這樣來的。兩地的認
知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我是這麼想的啦!
最後,「古阿明」是誰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57.183
→
61.231.57.183 03/04, , 1F
61.231.57.183 03/04, 1F
推
59.120.53.43 03/04, , 2F
59.120.53.43 03/04, 2F
推
59.120.53.43 03/04, , 3F
59.120.53.43 03/04, 3F
推
59.120.53.43 03/04, , 4F
59.120.53.43 03/04, 4F
推
59.120.53.43 03/04, , 5F
59.120.53.43 03/04, 5F
推
59.120.53.43 03/04, , 6F
59.120.53.43 03/04, 6F
推
61.231.57.183 03/04, , 7F
61.231.57.183 03/04, 7F
→
61.231.57.183 03/04, , 8F
61.231.57.183 03/04, 8F
推
59.120.53.43 03/04, , 9F
59.120.53.43 03/04, 9F
推
59.120.53.43 03/04, , 10F
59.120.53.43 03/04, 10F
推
61.229.11.179 03/04, , 11F
61.229.11.179 03/04, 11F
推
59.120.53.43 03/04, , 12F
59.120.53.43 03/04, 1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Brand 近期熱門文章
13
22
PTT消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