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第一次聽到有人反對練深蹲
看板MuscleBeach (健身)作者sghs53gh413 (水肥哥)時間10年前 (2014/09/18 09:02)推噓139(139推 0噓 110→)留言249則, 125人參與討論串4/5 (看更多)
其實......國外不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一般人做「頸後深蹲」聲音一直很多
只是台灣這座寶島比較清新脫俗而已
反對的原因不是因為頸後深蹲很危險
而是一般人通常都沒有能力正確執行這個動作
要做好Back Squat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個就是非常堅實的核心肌群
(注意,不是腹肌,而是核心肌群,尤其是你的Inner Core)
第二個則是靈活的下肢關節
沒有滿足這兩個條件,你根本不應該去做Back Squat
但在坐久站少沒事就躺著的現代文化下
除非你是日本的不良少年
http://i.imgur.com/r8JnLqN.jpg

不然日常生活根本沒啥蹲的機會
超弱的核心肌+超緊的髖屈肌還要去找死
受傷了又能怪誰?
既然深蹲難度這麼高
為什麼這幾年上至明星藝人、下至地方的媽媽都在瘋深蹲?
http://i.imgur.com/He03tIt.jpg

說白了,就跟六塊肌、人魚線一樣,都是商業炒作的結果-噱頭而已
如果你只是想雕塑身體線條,不管是翹臀、粗壯的大腿
還有很多更簡單的動作可以做到
甚至直接用機器去練就好了
不信的話上網去翻翻國外一些很有名的健美玩家或運動模特兒
深蹲或硬舉根本不在他們的訓練菜單內
深蹲真正的好處是在它的「功能性」
所謂「蹲跑走跳爬站」,蹲是人類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
即使不是運動員,一般人找回正確的運動模式也有預防受傷的效果
所以不是不能練深蹲,而是怎麼練的問題
但台灣的健身房文化很奇怪
明明你加入的是一家擺滿了各式各樣有氧器材
還有一大堆阿哩不答團體課程的大眾健身房
可是很多人一入會,教練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抓去練深蹲再說
如果是在國外
比較偏向Fitness的商業健身房和偏向PowerLift的傳統健身房就會分得很清楚
甚至有一些比較「偏激」的商業健身房
會禁止會員做硬舉、臥推、深蹲等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C79DIfhYU
(就像傳統健身房禁止會員玩Crossfit一樣)
就算是那種楚河漢界不明顯的超大綜合健身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GLPVyDZ38
至少入會的會員和教練都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扣除專業素質不足、資訊落後等層面不談
我個人覺得台灣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沒有「運動文化」
相對於老外,運動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早起晨跑、下班上健身房、週末到公園玩美式足球或者看場棒球在球場裡呆一整天
甚至很多人家裡的車庫就是健身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0x3tZZjrs
拼拼湊湊也能從小練到大,壯得跟牛一樣的高中生滿街跑
但台灣人年輕時把時間都花在補習、長大了又要爆肝幫老闆賣命
除非你爸姓連又剛好住帝寶
http://i.imgur.com/fCCjR0v.jpg

不然一般人根本沒有啥空閒時間去發展、培養興趣
結果整個社會就是淺碟、速成文化當道
之前我們也稍稍談過這個議題
健身、健身,什麼是健身?就我個人來看,健身應該是「健體強身」
但在台灣,很多人去健身房並不是追求健康的身體,而是追求虛榮的外表
每個男生一開口就是
「我要練胸肌」、「想把手練粗一點」、「為什麼我練1個月了還看不到腹肌」
女生就是
「怎樣快速瘦大腿」、「綠膳纖有沒有用」、「為什麼我練1個月了體脂肪都沒減」
或許教練本來有心想慢慢矯正學生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但一次、兩次、三次下來,每個學生都只想速成、快點練完出去炫耀
說不定你認真教他,他還上PTT肌肉海灘版發文抱怨
「幹!我的教練一堂課跟我收1500,卻只帶我做些基本動作,都不教我難一點的!」
雞生蛋、蛋生雞,不專業的教練搭配上只想耍帥的學生
台灣的「深蹲奇蹟」,你我都推了一把
就算撇開基礎運動能力不足的問題
負重深蹲本身也是一個技術性十分高的動作
我上健身房快一年了,至今看到做得標準的人(包含健身教練),可能還不到10個
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
隨著身體柔軟度變好、肌力變強
一些過去做不到的事現在做得到了
然後隨著這些新體驗,很多東西必須跟著改變、重新練習
練習的時間越久、越了解深蹲,你就會越尊敬這個動作
體認到有些箇中精髓,真的不是3、5個星期的練習就能掌握的
那是經年累月、不停修行,用身體去反複記憶才能得到的成果
http://i.imgur.com/Hzc3BvJ.jpg

就拿很多人到現在還深信不疑的「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來說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_BACyiMgjc
可是如果你去看奧運或IPF的相關比賽影片
不管是抓舉、挺舉、蹲舉,膝蓋超過腳尖的選手比比皆是
http://i.imgur.com/GiXqebl.jpg

有趣的地方在於,從統計上來看,從事舉重的運動員膝蓋受傷的比例非常非常低
(最高的是足球)
說膝蓋超過腳尖就會受傷,嚴格來說,根本沒有科學根據
回過頭來看看,一開始倡導「膝蓋不能超過腳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為了保護膝蓋嗎?答案:並不完全是
一般教練之所以希望學生這樣做
是為了讓你的Bar Path盡量不要偏離中心點,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剪力造成代償傷害
但每個人身體比例不一、加上步距問題
膝蓋超過腳尖不一定=Bar Path會偏掉
這就好像硬舉起始動作,應該盡量把槓鈴貼近你的中心點
直上直下的拉起才不會產生多餘的重量
但有的人(特別是高個子),沒有辦法在槓鈴貼近腳踝的狀況下維持背部平直
這時問題就來了
你是要讓他把槓鈴稍微偏離中心點一些?
還是要讓他在背部彎曲的狀況下舉起來?
所以深蹲時膝蓋覺得不適,最首要的任務不是檢討「膝蓋有沒有超過腳尖」
重點是回頭看看你的髖關節或者踝關節靈活性夠不夠
是不是在蹲下時出現膝蓋外旋(Valgus Collapse)(圖右)的狀況
http://i.imgur.com/QHHuzpc.jpg

為什麼膝蓋外轉很可怕?
因為一旦膝蓋外轉,不管你有沒有負重,都有一定的潛在受傷風險
(請求老天爺保祐那些每天深蹲50下當樂趣的傻妹平安長大)
但這個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
以下這段文字引述自《山姆阿伯》:
如果你看過「Becoming a Supple Leopard」這本書,就會知道,腳掌朝前,也稱中立腳
掌位置(Neutral foot),才能夠產生最大轉矩。不過多年來,教練卻是指導運動員深蹲時
腳掌往外轉,這種方式,會在髖關節中製造一些活動空間,讓運動員膝蓋更加往外,可以
較輕鬆的蹲到底。但教練和運動員並沒有了解到,我們還可以透過外旋的方式在髖關節中
製造出空間:「feet straight(parallel), screwing your feet into the ground,
and shoving your knees out.」 雖然這需要更多的活動度,但轉矩卻能最大化,同時股
骨頭的活動不會被限制。
影片支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6EDDftgFZI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
只要學會怎麼「打開屁股」就能辦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tjx5bc9ZU
<-補一個教學影片
我個人覺得最簡單的Mental Cue
就是在深蹲時一直幻想著「我要把小雞雞露出來給大家看!」(女生就是想另一個部位)
http://i.imgur.com/rcYt0ae.jpg

如此一來,在全蹲時就可以避開Knees In
可是很多人都不懂這一點
每天嘴巴上只會喊「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這就像我們之前談過的「屁股眨眼」一樣
如果你一直在那邊修正動作避免「屁股眨眼」
可是卻放任自己的「脊柱處於非中立位置」
那就是標準的見樹不見林
這星期三我在健身房就看到一對老少配情侶
女生在做深蹲,結果男生還真的照BetterJoe的建議
跪在女朋友前面用雙手推她的膝蓋
ok,這樣子女生的膝蓋沒有超過腳尖了
可是換來的卻是下背代償、膝蓋崩潰
最後整個胸部就放在那老頭頭上
http://i.imgur.com/AoSOdnw.jpg

幹!你們覺得這樣真的沒有問題嗎?不會受傷嗎?
當然,每個人關節、骨架、身體比例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不同
自然每個人最適合的深蹲姿勢也會有一點差異
但不管怎麼樣
要跑之前總要學會走吧?要走之前總要學會爬吧?
深蹲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動作
就拿akrofitness的Kevin很推崇的YouTube部落客Brandon Campbell來說好
他雖然不是職業的健力選手,但也算是一個健身知識相當豐富的專業人士了
我個人就滿常看他的頻道學東西
可是你看即使是像他這樣練了那麼多年的高手,也沒辦法做到心中理想的完美深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7EcAIFLpY&list=UUNfwT9xv00lNZ7P6J6YhjrQ
(他在影片中說這跟自己的背傷有關)
寫了那麼多
也不是說我的深蹲就多厲害、多漂亮
但至少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很多人掌著年輕筋骨好越級打怪
可是瑞凡
你不會永遠都是那個每天熬夜打麻將、玩LOL只睡3小時就夠了的大學生
很多事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
現在不培養正確的動作模式,等你過30歲......
你就會後悔為什麼年輕時不好好照顧身體
PS:我個人對BetterJoe沒啥意見,他是個很酷的人,我也很尊敬他推廣運動的熱忱
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補兩個影片給大家自己比較一下】
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以下是「YouTube深蹲大師」Bryce Lewis的練習影片
你可以從2分02秒鏡頭轉到正面時的角度開始觀察他的姿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_XpHQhTCc&list=UUuA6Ht35K326kBTPTXaWj3g
這就是上面伸展大師Kelly Starrett和《山姆阿伯》文章中提到的概念
教學影片複習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tjx5bc9ZU
然後再補上一個「一般人都以為是正確的影片」
主角是人稱健美界小賈斯丁(aka屁孩)的類固醇美男子Jeff Sei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m7CdnsZNo
哇~膝蓋沒有超過腳尖、膝蓋朝著腳尖方向往下蹲耶~好棒棒
不過在2分20秒他增加重量後,身體的弱點就見光死了
很多人以為「膝蓋外旋」的動作很誇張
其實並沒有,我用憋尿形容純粹是戲劇效果
像Jeff Seid這樣就已經算是外旋了
最清楚的一個鏡頭大概在2分57秒處
對比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像他這樣其實傷害更大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
每個人的步距跟髖關節構造都有一點差別
沒有啥一定對的姿勢
把握一些基礎原則,然後邊練邊修正,慢慢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模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50.15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11002134.A.A86.html
※ 編輯: sghs53gh413 (125.227.150.151), 09/18/2014 09:19:15
推
09/18 09:10, , 1F
09/18 09:10, 1F
推
09/18 09:13, , 2F
09/18 09:13, 2F
推
09/18 09:14, , 3F
09/18 09:14, 3F
推
09/18 09:14, , 4F
09/18 09:14, 4F
推
09/18 09:15, , 5F
09/18 09:15, 5F
推
09/18 09:16, , 6F
09/18 09:16, 6F
推
09/18 09:17, , 7F
09/18 09:17, 7F
推
09/18 09:17, , 8F
09/18 09:17, 8F
推
09/18 09:19, , 9F
09/18 09:19, 9F
推
09/18 09:20, , 10F
09/18 09:20, 10F
→
09/18 09:20, , 11F
09/18 09:20, 11F
※ 編輯: sghs53gh413 (125.227.150.151), 09/18/2014 09:22:19
→
09/18 09:23, , 12F
09/18 09:23, 12F
→
09/18 09:24, , 13F
09/18 09:24, 13F
→
09/18 09:24, , 14F
09/18 09:24, 14F
→
09/18 09:24, , 15F
09/18 09:24, 15F
→
09/18 09:25, , 16F
09/18 09:25, 16F
→
09/18 09:25, , 17F
09/18 09:25, 17F
推
09/18 09:27, , 18F
09/18 09:27, 18F
推
09/18 09:32, , 19F
09/18 09:32, 19F
推
09/18 09:33, , 20F
09/18 09:33, 20F
※ 編輯: sghs53gh413 (125.227.150.151), 09/18/2014 09:54:53
→
09/18 09:41, , 21F
09/18 09:41, 21F
推
09/18 09:42, , 22F
09/18 09:42, 22F
推
09/18 09:44, , 23F
09/18 09:44, 23F
推
09/18 09:44, , 24F
09/18 09:44, 24F
→
09/18 09:45, , 25F
09/18 09:45, 25F
→
09/18 09:46, , 26F
09/18 09:46, 26F
推
09/18 09:47, , 27F
09/18 09:47, 27F
→
09/18 09:48, , 28F
09/18 09:48, 28F
→
09/18 09:56, , 29F
09/18 09:56, 29F
→
09/18 09:56, , 30F
09/18 09:56, 30F
→
09/18 09:56, , 31F
09/18 09:56, 31F
→
09/18 09:57, , 32F
09/18 09:57, 32F
→
09/18 09:57, , 33F
09/18 09:57, 33F
→
09/18 09:58, , 34F
09/18 09:58, 34F
推
09/18 10:05, , 35F
09/18 10:05, 35F
→
09/18 10:05, , 36F
09/18 10:05, 36F
→
09/18 10:06, , 37F
09/18 10:06, 37F
還有 172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
09/19 10:22, , 210F
09/19 10:22, 210F
→
09/19 10:23, , 211F
09/19 10:23, 211F
推
09/19 10:28, , 212F
09/19 10:28, 212F
推
09/19 10:46, , 213F
09/19 10:46, 213F
→
09/19 12:10, , 214F
09/19 12:10, 214F
推
09/19 13:30, , 215F
09/19 13:30, 215F
推
09/19 14:59, , 216F
09/19 14:59, 216F
推
09/19 18:36, , 217F
09/19 18:36, 217F
推
09/19 22:07, , 218F
09/19 22:07, 218F
推
09/19 22:08, , 219F
09/19 22:08, 219F
推
09/19 22:30, , 220F
09/19 22:30, 220F
→
09/19 22:44, , 221F
09/19 22:44, 221F
推
09/20 15:53, , 222F
09/20 15:53, 222F
推
09/20 21:39, , 223F
09/20 21:39, 223F
→
09/20 21:40, , 224F
09/20 21:40, 224F
推
09/20 23:24, , 225F
09/20 23:24, 225F
→
09/21 01:58, , 226F
09/21 01:58, 226F
→
09/21 01:58, , 227F
09/21 01:58, 227F
→
09/21 01:59, , 228F
09/21 01:59, 228F
→
09/21 02:00, , 229F
09/21 02:00, 229F
→
09/21 02:00, , 230F
09/21 02:00, 230F
→
09/21 02:01, , 231F
09/21 02:01, 231F
→
09/21 02:02, , 232F
09/21 02:02, 232F
→
09/21 02:02, , 233F
09/21 02:02, 233F
→
09/21 02:03, , 234F
09/21 02:03, 234F
→
09/21 02:03, , 235F
09/21 02:03, 235F
→
09/21 02:04, , 236F
09/21 02:04, 236F
→
09/21 02:05, , 237F
09/21 02:05, 237F
→
09/21 02:31, , 238F
09/21 02:31, 238F
→
09/21 02:31, , 239F
09/21 02:31, 239F
→
09/21 02:32, , 240F
09/21 02:32, 240F
→
09/21 02:33, , 241F
09/21 02:33, 241F
→
09/21 02:34, , 242F
09/21 02:34, 242F
→
09/21 02:34, , 243F
09/21 02:34, 243F
→
09/21 02:35, , 244F
09/21 02:35, 244F
→
09/21 02:36, , 245F
09/21 02:36, 245F
推
09/21 13:50, , 246F
09/21 13:50, 246F
推
09/22 14:31, , 247F
09/22 14:31, 247F
推
09/23 02:26, , 248F
09/23 02:26, 248F
推
09/25 17:42, , 249F
09/25 17:42, 249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uscleBea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消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