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稜鏡訂製片之稜鏡量左右眼分配原則

看板optical (眼鏡)作者 (marmotte )時間13年前 (2011/09/24 03:31),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則: 在配戴者指定工作距離給予雙眼全矯正眼鏡處方..雙眼共開出稜鏡量P.. 若此雙眼全矯正處方之左右眼水平方向屈光力強度比為A:B.. 則利用稜鏡訂製片..左右眼稜鏡量分配應為B:A.. 違反上原則..配戴者可能會出現視物模糊,重影,單眼抑制之症狀.. # 對於非全矯正處方.. 稜鏡鏡片之稜鏡量左右分配原則將會隨屈光矯正不足量值增加往1:1趨近 # 眼位偏斜量大者..雙眼全矯正處方和單眼全矯正視力處方將會出現差異.. 相關論述可以參考optical版 #1BfnU9Ff#1CvIVIln#1CxyvKZ5篇.. ============================================================================ 範例A: 配戴眼鏡為近用全矯正處方時..給予之稜鏡量為8Δ.. 雙眼全矯正處方為 右眼近視500 左眼近視300度 則右眼應給予3Δ 左眼應給予5Δ.. 範例B: 配戴眼鏡為遠用全矯正處方時..給予之稜鏡量為6Δ.. 雙眼全矯正處方為 右眼近視300 散光200 軸度90 左眼近視100度 散光100 軸度180 此時則予該遠用全矯正眼鏡處方.. 右眼應給予1Δ 左眼應給予5Δ.. ==================================================================== 範例A之實測: 46歲汪姓版友..使用標準球面規範稜鏡訂製片.. 給予12ΔBI時..雙眼近用全矯正處方(BCC判定) 右眼近視125 左眼近視400 若給予右眼6ΔBI..左眼6ΔBI..配戴者表示視物出現模糊甚至疊影.. 給予右眼3ΔBI..左眼9ΔBI..配戴者表示會出現雙眼輪流抑制..影像左右跳躍.. 給予右眼9ΔBI..左眼3ΔBI..成功產生乾淨雙眼視覺.. 測試眼鏡之照片 1:1稜鏡分配..失敗的眼鏡外觀..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kramnik1&b=50&f=1971957167&p=51 遵守原則..稜鏡分配量和鏡片屈光度成反比分配..成功的眼鏡外觀..(not good looking)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kramnik1&b=50&f=1971957166&p=50 範例B之實測 (09/29星期四結果方可出爐) ------------------------------------------------------------- #此原則必須要製作實體鏡片才可以驗證.. 理由可以參考此篇文章後述的物理模型.. 疊合鏡片和實際稜鏡鏡片為不同之鏡片設計型式.. 鏡片設計會影響到偏心視物之一階屈光誤差.. 兩者斜眼視物影像變型分布將會是不同的.. ================================================================= 簡易原理說明: 稜鏡眼鏡鏡片基底反側的負屈光度會增加.. 對於全矯正配帶者而言..基底反側必然出現縮小的現象.. 對於一般稜鏡訂製片.. 近心處縮小速度 和 [眼鏡屈光度]與[稜鏡量]之乘積成正比. 這告訴我們若稜鏡左右分配違反此篇原則.. 斜眼視物時雙眼影像尺寸會出現太大的差異.. 差異量小時會出現模糊重影.. 差異量大時會出現單眼抑制的現象.. ==================================================================== 物理模型: optical版 #1Dxu4R9j#1DxyP_ZJ篇 [心得] 鏡片度數與眼底像大小的關係 簡單的說.. 對於正常配置距離下(頂點距離近似於1.2cm).. 我們給予低於全矯正的近視薄透鏡..影像尺寸保持相同.. 給予高於全矯正的薄透鏡..影像尺寸將會縮小.. 即近視度數過矯影像會縮小..但近視度數不足影像並不會被放大.. 忽略人眼視覺等效度數效應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05 將近視鏡片拉離眼球..影像尺寸將會縮小.. 將近視鏡片貼近眼球..影像尺寸將會放大.. 利用上兩物理性質.. 斜眼視物下..足度配置之眼鏡鏡片影像尺寸的1,2階近似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kramnik1&b=50&f=1971957168&p=52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kramnik1&b=50&f=1971957169&p=53 令斜眼視物程度為h.. Ra,Rb為常數 可以看出我們可以拆成 影像縮放率 = 1 .....0階項,為定值 + Ra*1階項屈光誤差*F*h .....1階項,鏡片設計可改變Ra + Rb*2階項屈光誤差*F*h^2 .....2階項,鏡片設計可改變Rb + Rc*F*h^2 .....2階項,Rc為定值 + ..... ---------------------------------------------------------- 稜鏡鏡片平均屈光誤差分佈描述 http://0rz.tw/I72yl 令鏡片屈光力為F(單位為Diopter).. 偏心視物程度為h(單位為cm).. 稜鏡量值為P(單位為稜鏡度).. 前表面屈光力和標準球面規範差值為ΔF1(單位為Diopter) 則1階平均屈光誤差為 0.0125*P*F*h 2階平均屈光誤差為 0.0125*ΔF1*F*h^2 可以看出 [斜眼視物一階屈光誤差] 與 {鏡片總屈光力}和{鏡片稜鏡量]}之乘積 成正比 這告訴我們對於全矯正處方.. 基底反側近心處[影像縮小速度] 與 {鏡片總屈光力}和{鏡片稜鏡量]}之乘積 成正比 ------------------------------------------------------------------------- #完整推導 幾何光學理論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295 關於power magnification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02 鏡片度數與眼底像大小的關係 ptt optical版 #1Dxu4R9j#1DxyP_ZJ篇 球面折射面子午物像關係推導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24 球面折射面弧失物像關係推導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26 薄透鏡的子午屈光力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31 薄透鏡的弧失屈光力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30 percival規範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37 人眼視覺等效度數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05 修正型percival規範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339 球面鏡片平均屈光誤差分布描述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891834 球面鏡片造成的影像晃動描述 http://0rz.tw/StGmM 稜鏡鏡片等效處理手法 http://0rz.tw/4kAd8 稜鏡鏡片平均屈光誤差分佈描述 http://0rz.tw/I72yl ========================================================================= 另外物理模型預測利用光心位移法所產生等效稜鏡效應.. 不論全矯正與否..稜鏡分配比例應為1:1.. 以下是證明 對於光心位移所產生的斜眼視物平均屈光誤差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963276 令鏡片屈光力為F(單位為Diopter).. 偏心視物程度為h(單位為cm).. 稜鏡量值為P(單位為稜鏡度).. 前表面屈光力和標準球面規範差值為ΔF1(單位為Diopter) 則1階平均屈光誤差近似為 (0.07-0.002*ΔF1)*P*h 2階平均屈光誤差為 0.0125*ΔF1*F*h^2 可以看出 [斜眼視物一階屈光誤差] 與 {鏡片稜鏡量} 近似成正比 這告訴我們對於全矯正處方.. 基底反側近心處[影像縮小速度] 與 {鏡片稜鏡量} 近似成正比 ##此原則尚未被實測驗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79

09/24 11:06, , 1F
K大 好久沒發文了 推推推~~
09/24 11:06, 1F
這發現是一個巧合.. 起初我沒想太多..採用1:1分配.. 配戴者取件時表明..視近模糊有重影.. 他輪流的遮著眼睛..說出一句關鍵.."兩眼影像似乎不一樣大" 我才開始用模型計算..並製作出其餘兩副鏡片..3副來做比較對照.. 實測結果和模型吻合..也謝謝汪姓版友的配合參與.. 附帶一提的是..近心處影像縮小程度和偏心視物幅度成正相關.. 當框面很大時..框面邊緣的影像差異會漸漸明顯.. 這告訴我們必須選小框面..整個眼鏡的影像才不會出現有模糊重影的部分.

09/24 11:39, , 2F
K大好久不見
09/24 11:39, 2F
optical板 #1Dxu4R9j篇給我重重的一擊.. 物理模型的一些預測必須修正.. 舉個例子..同樣的AB兩眼鏡.. 甲說A比B影像晃動較嚴重.. 並不代表乙也會說A比B影像晃動較嚴重.. knapps rule 說明在過矯和不足兩狀態下.. 影像晃動是呈現不對等的形式.. 我私底下默默的翻了些以前沒解決的案例.. 通知板友們試看看新的鏡片設計.. 許多迷樣的症狀都可以解釋及舒緩.. 我會慢慢發表出來分享給大家.. ※ 編輯: kramnik 來自: 118.168.75.152 (09/24 21:07)

09/25 17:42, , 3F
所以若兩眼視差大,才必須考慮稜鏡左右分配比例的問題嗎?
09/25 17:42, 3F

09/25 21:07, , 4F
是的..您不適用 :)
09/25 21:07, 4F

09/25 21:08, , 5F
不過汪姓版友在8ΔBI下輻輳性調節仍高達75度..跟您一樣高.
09/25 21:08, 5F

09/28 01:54, , 6F
好文章! 就如同有些做眼鏡會把PD/2來做,卻沒有考慮
09/28 01:54, 6F

09/28 01:55, , 7F
兩眼的度數不同,所造成的P量也會不同,無法抵銷:)
09/28 01:55, 7F
文章代碼(AID): #1EVDw1ot (optical)
文章代碼(AID): #1EVDw1ot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