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血氧計使用回報

看板outdoorgear (戶外裝備)作者 (一生科科)時間6年前 (2018/05/02 18:50), 6年前編輯推噓13(14148)
留言63則, 1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blackbrid (blackbrid)》之銘言: : 自己上高山也遇過幾次不舒服,不是很確定 : 是因為頭吹到風,還是真的有高山症的問題,加 : 上帶兒子上山也有遇到不知是暈車還是高山症, : 因此想要又一個相對比較客觀的可以判斷是不是 : 高山症,因此決定購買血氧計,查了一下台灣售 : 價(天價啊),在查查國外售價後決定國外購買, : 不過因為是醫療器材不能寄送,只能請朋友從美 : 國帶回,價格約US25,我買的型號是這個 : Zacurate 430-DL Premium Fingertip Pulse Oximeter : 目前帶了幾次到山上使用,用血氧計量到的數值 : 是可以參考使用的,至少我自己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 確實跟血氧值是有關,隨著高度增加,血氧值會下降 : ,尤其超過2500m以後會比較明顯,但只要血氧值低於 : 90以下後,體能狀況就會比較差,但只要有好好休息 : ,或是用腹式呼吸,讓血氧值提高後,身體狀況就會 : 有改善,血氧計的數值真的可以參考,不過需要長時 : 間觀察自己在不同狀況下的數值變化,會比較有參考 : 價值。 : PS 單純提供一個較客觀判斷方式,但請要斟酌其他 : 因素來判斷高山症,血氧值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我稍微搜了一下 目前比較多的文獻報導支持預先量測的血氧對AMS有預測價值 但也有研究並沒有找到相關,包含台灣的團隊在排雲做的。 然後目前沒有RCT(隨機控制試驗)做過事前給予低SpO2的族群 投藥acetazolamide對AMS之預防效果。 血氧計要能夠應用在高山症預測,首先需要的是建立各海拔的 血氧正常值,這其實就不大容易。各年齡層需要各自的表格, 而且血氧的分佈還不是常態分佈,所以單用標準差去作為 cut-off value不能準確抓到想要的百分位數。另外像是人種 也會影響,更不要說各家儀器本身的誤差、測量的誤差等等。 我上一篇推文裡也有說,在醫院血氧計的數值是個好用的參考 大致上不會差太多,但你想知道確切的血氧還是乖乖下去抽血 所以在山上用血氧計看AMS,這事在理論本身有些許爭議,縱使 理論是正確的,實務上的種種困難也令使用變的不切實際。總 之,我敬佩原po的實驗精神,但我自己是不會推薦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tdoorgear/M.1525258247.A.034.html

05/02 19:32, 6年前 , 1F
高海拔長天數的健行活動,如EBC,是自我評估能不能繼續
05/02 19:32, 1F

05/02 19:33, 6年前 , 2F
或下撤的依據...
05/02 19:33, 2F

05/02 19:47, 6年前 , 3F
龜甲上的裂痕還是國家興亡的預兆呢,科學是看證據做事
05/02 19:47, 3F

05/02 19:58, 6年前 , 4F
「自己要參考」是一回事,說「可以是依據」就是另一回事
05/02 19:58, 4F

05/02 19:59, 6年前 , 5F
自己跟自己比較,哪裡不是科學?
05/02 19:59, 5F
您說的對 只要能被否證的理論 都是科學

05/02 20:23, 6年前 , 6F
在高山上不舒服就是下撤,自我評估其實完全不需要血氧劑
05/02 20:23, 6F

05/02 21:26, 6年前 , 7F
感謝提供建議,我並沒有想用血氧計來作為高山症的唯一
05/02 21:26, 7F

05/02 21:26, 6年前 , 8F
指標,只想知道用來評估自己跟兒子是否管用,當然要建
05/02 21:26, 8F

05/02 21:26, 6年前 , 9F
立自己與兒子在不同高度的血氧值,等有更多心得再來分
05/02 21:26, 9F

05/02 21:26, 6年前 , 10F
享,我自己是做基礎科學的,我不太相信感覺,比較相信
05/02 21:26, 10F

05/02 21:26, 6年前 , 11F
數據。
05/02 21:26, 11F

05/02 21:31, 6年前 , 12F
實際遇到的高山症案例,不準。
05/02 21:31, 12F

05/02 21:31, 6年前 , 13F
我說我遇到的@@
05/02 21:31, 13F

05/02 21:33, 6年前 , 14F
沒有人是完美的,希望大家藉由理性的溝通,可以從這些
05/02 21:33, 14F

05/02 21:33, 6年前 , 15F
交流中學到有用的觀念,大家一起成長吧。
05/02 21:33, 15F

05/02 21:38, 6年前 , 16F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在高山不舒服就當作是高山症,但這
05/02 21:38, 16F

05/02 21:38, 6年前 , 17F
真的是高山症嗎,會不會是還有其他因素干擾,例如體力
05/02 21:38, 17F

05/02 21:38, 6年前 , 18F
透支、頭吹到風或是睡眠不足等
05/02 21:38, 18F
b大您這問題的答案自然是有可能 高山症黃金律的推行主要是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 印象比較深前幾年有個案例是小孩子因為喘而從排雲下撤的 結果下山診斷是croup,一種病毒感染 是說我覺得黃金律對醫療背景的人也很重要 主要是高山症平地很罕見(廢話 腦中如果沒這個診斷在山上可能就誤診了

05/02 22:03, 6年前 , 19F
不舒服一定要有:頭痛,如果沒有伴隨頭痛則非高山症
05/02 22:03, 19F

05/02 22:05, 6年前 , 20F
2018年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評分系統 您應該有下載了?
05/02 22:05, 20F

05/02 22:10, 6年前 , 21F
那評分表我有下載,但以我自己而言,在山下體力透支就
05/02 22:10, 21F

05/02 22:10, 6年前 , 22F
會引起頭痛,因此在山上頭不舒服,就很難確定是高山症
05/02 22:10, 22F

05/02 22:10, 6年前 , 23F
或單純體力不支而已。
05/02 22:10, 23F

05/02 22:14, 6年前 , 24F
我(私心)覺得在這裡討論這個已經離題了,不過...
05/02 22:14, 24F

05/02 22:15, 6年前 , 25F
我想知道的是... 就算(透過血氧計)能讓你知道是不是
05/02 22:15, 25F

05/02 22:16, 6年前 , 26F
AMS,然後? 應該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只能下撤吧?
05/02 22:16, 26F

05/02 22:18, 6年前 , 27F
那麼(從山難防治,不是科學角度)研究血氧計好像就....
05/02 22:18, 27F

05/02 22:18, 6年前 , 28F
不是那麼重要?反而多一個負擔(血氧計又不能吃 XD)
05/02 22:18, 28F

05/02 22:45, 6年前 , 29F
如果認定不是高山症,就可以繼續行程吧~
05/02 22:45, 29F

05/03 01:41, 6年前 , 30F
體力透支也是高山症的因子,頭痛就要慎重看待了
05/03 01:41, 30F

05/03 01:43, 6年前 , 31F
在高山症評比裡,頭痛是必須得有才能說是高山症
05/03 01:43, 31F

05/03 08:46, 6年前 , 32F
下撤是為了離醫院近一點!儀器提供客觀的依據,誤診是人.
05/03 08:46, 32F

05/03 08:55, 6年前 , 33F
如果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離醫院又很遠坐直升機很貴...
05/03 08:55, 33F

05/03 08:56, 6年前 , 34F
就建議帶台血氧機,同行的有一台就行了~
05/03 08:56, 34F

05/03 16:03, 6年前 , 35F
我已經從理論跟實務來說明了。
05/03 16:03, 35F
※ 編輯: baiweilo (140.112.73.37), 05/03/2018 16:12:49

05/03 20:04, 6年前 , 36F
好奇問一下..如果測出來正常,但頭還是爆痛會繼續走?
05/03 20:04, 36F

05/03 20:08, 6年前 , 37F
測出來正常,頭爆痛還是會撤,血氧值是輔助用的
05/03 20:08, 37F

05/03 22:01, 6年前 , 38F
頭爆痛是還有什麼理由繼續走0o0 生命可貴啊
05/03 22:01, 38F

05/03 22:08, 6年前 , 39F
那頭痛有沒有測其實沒差,都會撤。沒頭痛不算高山症測了
05/03 22:08, 39F

05/03 22:08, 6年前 , 40F
也沒用(主要是判別高山症用途的話)?
05/03 22:08, 40F

05/03 22:12, 6年前 , 41F
上述只是個人認知@@因為自己也覺得高山症很難在當下判定
05/03 22:12, 41F

05/03 22:12, 6年前 , 42F
所以提問。兩位原po能分享各自研究的資訊也是有所收穫^^
05/03 22:12, 42F

05/03 22:12, 6年前 , 43F
感謝分享
05/03 22:12, 43F

05/04 01:01, 6年前 , 44F
同意 兩位原PO的觀點都有道理 感謝讓我長知識
05/04 01:01, 44F

05/04 07:33, 6年前 , 45F
頭爆痛,當然就要撤,但是如果隱約偏頭痛,就會難以判
05/04 07:33, 45F

05/04 07:34, 6年前 , 46F
斷,我在平地就會有時候有偏頭痛問題,到了山上有時候
05/04 07:34, 46F

05/04 07:34, 6年前 , 47F
也會有輕微偏頭痛,就時候我就會看血氧值在經過休息
05/04 07:34, 47F

05/04 07:35, 6年前 , 48F
後,有沒有恢復到平常這海拔我的血氧值
05/04 07:35, 48F

05/04 07:36, 6年前 , 49F
如果沒有,那我就會考慮下撤,或是把行程調整一下
05/04 07:36, 49F

05/04 07:37, 6年前 , 50F
我想利用血氧值來輔助判斷,是因為我大約十五年前開始
05/04 07:37, 50F

05/04 07:37, 6年前 , 51F
進入公路車領域,這十幾年來我刀保持用心律錶紀錄整個
05/04 07:37, 51F

05/04 07:39, 6年前 , 52F
整個運動過程,並且上傳到電腦裡,在經過長時間觀察後
05/04 07:39, 52F

05/04 07:40, 6年前 , 53F
確實可以從及時心率看出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依據這個
05/04 07:40, 53F

05/04 07:40, 6年前 , 54F
調整自己訓練的強度,就連現在登山我也保持這樣習慣
05/04 07:40, 54F

05/04 07:41, 6年前 , 55F
除了觀察心跳外,看能不能多一個血氧值來判斷身體狀況
05/04 07:41, 55F

05/04 07:42, 6年前 , 56F
讓自己多一點資訊來降低爬山風險,但目前自己累積的數
05/04 07:42, 56F

05/04 07:43, 6年前 , 57F
據還不夠,需要在更多的數據來累積。
05/04 07:43, 57F

05/04 07:44, 6年前 , 58F
為了減少誤差,我每次測量血氧都會量左右手的食指
05/04 07:44, 58F

05/04 07:45, 6年前 , 59F
每個手指頭都會量三次以上,而且是觀察儀器穩定後的值
05/04 07:45, 59F

05/04 07:45, 6年前 , 60F
看這樣能不能盡量減少儀器誤差.....
05/04 07:45, 60F

05/04 11:56, 6年前 , 61F
不愧是做科學的人~
05/04 11:56, 61F

05/06 20:17, 6年前 , 62F
05/06 20:17, 62F

05/09 20:27, 6年前 , 63F
推,真堅持!
05/09 20:27, 63F
文章代碼(AID): #1QwPW70q (outdoorge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QwPW70q (outdoorg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