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快速檢測是否呈現輻輳疲勞狀態

看板optical (眼鏡)作者 (marmotte)時間13年前 (2012/05/08 03:0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操控人眼視覺上的肌肉有兩種.. (A)調節 單眼視物時..目標拿近..影像會網視網膜後方跑去.. 此時睫狀肌會[調節]..將影像前拉回到視網膜上.. (B)輻輳 雙眼視物時..目標拿近.. 此時眼睛周圍肌肉會[輻輳]將兩隻眼睛旋轉去對準目標物.. 大部分配鏡時..通常只考慮[調節]..而忽略了[輻輳].. 尤其是當配戴者抱怨"視近物不適"時.. 假設配戴者"視遠"時..顯示無[調節]負擔 (紅綠測試顯示為紅色目標物較清晰) 顯示無明顯[輻輳]負擔 (眼位偏斜量值非常輕微) 絕大部分的瞬間第一決策通常都是"調降近視度數".. 利用正透鏡來取代睫狀肌..將影像前拉..藉以舒緩[調節]的負擔.. 而忽略了[輻輳]疲勞的可能性.. 這種瞬間決策來自於經驗的大量累積..也通常不會出錯.. 因為絕大部分的個體視近時..[輻輳]負擔不足以使他們產生疲勞.. 但如果被驗佩者剛好是群體中的少數.. 調節近視度數後仍然呈現劇烈的疲勞不適狀態.. 顯然驗光師的第一次決策是失敗的.. 如果有第二次決策成功的補足算是亡羊補牢.. 如果沒有..就成了羅生門.. 也許有驗光師會提出說.. 下決策前..直接在視近時執行sheard或percival準則不就行了.. optical版 #1ApUatTw篇及#1Ar84Zpr篇有提出一些上兩個準則執行方式及探討.. 看完這兩篇..可以歸納出兩個結論.. (1)準則定義很抽象.. (2)執行程序耗時且繁雜.. 要解決(1)問題很簡單.. 改使用Sheedy&Saladin準則..很直觀也容易接受.. 利用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即雙眼對焦時的不準程度)的變化曲線.. 來衡量是否[輻輳]疲勞.. 但同樣的無法避免(2)問題..也就是執行程序仍舊耗時耗時且繁雜.. 許多人失敗的案例來診所求助.. optical板 #1FaILg27篇的大量應用立體感圖卡讓我領悟出一種快速檢測的方法.. 我去搜尋國外相關案例時才發現國外也有驗光師已經採行這種測試..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46/j.1475-1313.2003.00089.x/abstract 直觀和臨床檢測上證實.. 固視偏差和立體感(stereoscopic depth perception)之間的相關性.. 在所有其他變數都呈現相同的條件下.. 要快速的觀察固視偏差..可以直接靠觀察立體感圖卡時的立體感程度來判定.. 節錄sazana網頁的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四種類型曲線 http://jim0423.blogspot.com/2012/01/fixation-disparity.html Sheedy&Saladin準則告訴我們在斜率在反曲點的附近..屬於舒適.. 這區域斜率較接近0(平坦)..且寬廣.. 少部分的個體..再承受一定的[輻輳]負擔下出現疲勞.. Sheedy&Saladin準則告訴我們此時固視偏差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必然急遽攀升.. 固視偏差會隨著[輻輳]輻輳負擔的增加而急速增大.. 也就是代表立體感此時會快速下滑.. 回到正提.. 前文所提到的少部分的個體在"視近"狀態下觀測立體圖卡會表明立體感微弱或甚至消失.. 給予稜鏡輔助可以降低固視偏差..也就是提升立體感.. Sheedy&Saladin準則告訴我們只要超過足夠的稜鏡輔助.. 固視偏差值縮小的幅度將會趨緩(代表此時屬於舒適狀態).. 也就是代表超過一瓶頸的稜鏡輔助..立體感也不會明顯增加.. 此時就接近Sheedy&Saladin準則所給予的最舒適稜鏡給予量值..即反曲點附近.. 這種檢測非常直觀,簡易,且快速.. 偶然的際遇讓我發現了此檢測方法.. 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造福更多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142.213 ※ 編輯: kramnik 來自: 114.34.142.213 (05/08 03:04)

05/08 03:06, , 1F
感謝分享..希望這次回台灣有機會可以給你驗光
05/08 03:06, 1F
文章代碼(AID): #1Fg1lL1A (optical)
文章代碼(AID): #1Fg1lL1A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