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Foot Dr. Zack各種泡棉材質review

看板shoes (鞋板)作者 (呼嚕呼嚕。oo○? ? ?)時間10小時前 (2025/11/20 14:05), 8小時前編輯推噓6(6045)
留言51則, 4人參與, 6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Dr.Zack就自己的經驗針對目前鞋中底泡棉進行介紹與總整理, 並於最後附上量化的物性 數據比較圖, 之前看完覺得含金量蠻高的, 不過實在是懶得自己整理 XD 好運的是現在的AI很強, 就用AI取得逐字稿並進行彙整與翻譯, 盡量再自己修改潤飾掉一 些怪怪的地方, Zack另外還有一個影片是在講Nike air的, 再另外找時間來貼一下. ————————————————————————- https://reurl.cc/6b0nEk ≡ 球鞋發泡材質全解析:分解與說明 ≡ – 球鞋泡棉材質的多樣性導論 – ‧ 現代運動鞋市場中,使用的泡棉材質超過 60 種品牌。 ‧ 這些材料從傳統的 Nike Phylon(屬於 EVA 材質)到更先進的熱塑性材料(也稱 Peb ba),以及更創新的配方如李寧的 Super Boom、Adidas Ultra Boost 都涵蓋在內。 ‧ 理解這些材料的目的,是讓消費者可以真正了解自己腳下踩著的是什麼,適合自己的 選鞋選擇。 ‧ 這堂課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重新思考:什麼才是足底舒適與表現中真正重要題首先從現 在最普及的泡棉——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開始。 《 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 定義與特性 ‧ EVA 全名為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是一種閉孔型泡棉,可透過「壓縮 成型」或「射出成型」兩種方式製作。 歷史背景 ‧ EVA 在運動鞋上被使用已數十年。相比於更早期的鞋材,它起初被認為相近年已被更 新型的泡棉材料超越。 成型方式與差異 1) 壓縮成型 EVA(Compression-molded EVA / CMEVA) ‧ 目前最普遍的成型方式。 ‧ EVA 顆粒先被壓進預製模具,再以高壓加熱,使顆粒膨脹、融合。 ‧ 之後快速冷卻定型。 ‧ 最終成品比 IMEVA 更密實、更耐用,並充分利用 EVA 的良好形變回復性。 2) 射出成型 EVA(Injection-molded EVA / IMEVA) ‧ 製成方式像「液體噴槍」:將 EVA 顆粒融化後射入模具,再快速冷卻。 ‧ 結果會比 CMEVA 更輕、更軟。 品牌應用 ‧ 廣泛使用於不同品牌與鞋款:Nike Phylon、Sakin(多用於網球與 匹克球、Adidas B ounce Pro 等。 ‧ Nike Phylon 被視為現代高性能 EVA 的開創者。 ‧ Nike Cushlon 是橡膠化 EVA,比 Phylon 更輕、回彈更好,但講者認為仍較弱,未 來可能改善到與 Phylon 相當或更強。 EVA 的優點 ‧ 成本低、易於成型:能透過配方調整出各種密度與腳感。 ‧ 可製成「超臨界 EVA」:透過氮氣等氣體發泡,可讓 EVA 更彈、更輕、更吸震。 ‧ 優秀的橫向穩定性:甚至能媲美成本高出好幾倍的泡棉。 ‧ 超臨界 EVA(特別是氮氣發泡)具有最高橫向穩定性之一,並能調整彈性 EVA 的缺點 ‧ 主要缺點是:重量較重、耐久度有限。 ‧ 耐熱性差:溫度變化會造成腳感不一致。 ‧ 長期使用後會變硬,尤其受壓後會出現「踩久變磚」的現象。 ‧ 新的超臨界 EVA 配方開始改善這些問題。 講者最喜歡的 EVA ‧ New Balance Fresh Foam X:講者認為其腳感與性能平衡最好,特別適合球類運動。 《 ETPU(Expand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發泡 TPU 》 定義與特性 ‧ ETPU 全名為 Expand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 是以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發泡的開孔型 TPU。 普及性 ‧ 幾乎所有運動鞋領域都在用:跑鞋、網球鞋、訓練鞋等。 開孔與閉孔的差異 ‧ 開孔(Open-Cell)泡棉: ‧ 空氣可自由流動,腳感更柔軟,但不易塑形。 ‧ 閉孔(Closed-Cell)泡棉: ‧ 每個氣泡都是獨立的,成形後較像固體,保形更佳(EVA 多為閉孔泡棉)。 ETPU 的結構 ‧ 最終型態是許多獨立小珠粒相互融合(像 Boost 的顆粒)。 ‧ 有些版本顆粒大、有些則密度更高。 品牌應用 ‧ 最知名即為 Adidas Boost。 ‧ 其他例子:New Balance FuelCell、Nike React。 ‧ Boost 的上市是 Adidas 的關鍵事件,品牌曾大力宣傳。 ETPU 的優點 ‧ 多功能、用途廣泛。 ‧ 出色的溫度穩定性。 ‧ 密度易調整,可以做得非常輕軟或較重且扎實。 ‧ 可製成高吸震或高彈跳兩種方向。 ‧ 比較不會像 EVA 那樣隨腳型變形,但更耐用。 ETPU 的缺點 ‧ 生產成本高。 ‧ 單位重量的穩定性不如某些 EVA。 ‧ 性能會受到氣體濃度影響很大。 講者最喜歡的 ETPU(以 Adidas 為主) ‧ Light Strike:講者評為最差,雖是輕但腳感近似保麗龍。 ‧ Light Strike Enhanced:比 Light Strike 好,但仍偏泡綿感。 ‧ Boost:講者認為主要是吸震材,不是最彈的。 ‧ Jet Boost:講者認為是最佳之一,兼具 Boost 的吸震與極佳彈性與活力;腳感像鮮 活但不會過度繃緊的彈跳床。 《 OCPS(Olefin Copolymer)烯烴共聚物 》 定義與製程 ‧ OCP 是 Olefin Copolymer 的縮寫。 ‧ 透過乙烯與其他烯烴共聚,製成客製化的閉孔分子結構。 特性與應用 ‧ 因其堅韌與彈性,被 Under Armour 用在 Flow Foam(中底與外底一體成型)。 ‧ 顯微鏡下外觀類似 EVA,但染色會影響外觀與腳感。 優點 ‧ 耐磨度極高、抗鈍擊能力強。 ‧ 可調整彈性、穩定性與吸震。 ‧ 是更輕、更耐用、更穩定的 EVA 替代品。 缺點 ‧ 生產非常昂貴。 ‧ 與其他泡棉黏合困難。 ‧ 腳感不柔軟,偏「緊、硬」。 ‧ 彈性不如 ETPU 或 Pebax。 OCP vs OBC ‧ OCP:大類。 ‧ OBC(Olefin Block Copolymer):OCP 的高階版本。 ‧ 所有 OBC 都是 OCP,但 OCP 不一定是 OBC。 講者推薦的 OCP ‧ 李寧 Light Foam Plus。 ‧ Under Armour Flow Foam:講者認為是最成功的 OCP 技術之一。 《 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熱塑性彈性體 》 定義 ‧ TPE 是一種兼具塑膠與橡膠特性的泡棉,化學上由苯乙烯與聚丙烯組成。 製程 ‧ 透過化學發泡劑或氣體發泡(物理發泡)製作。 品牌應用 ‧ Nike React X(TPE+EVA) ‧ Xenon Extreme Foam(超臨界泡棉) 特性 ‧ 極輕、極軟、兼具柔軟與回彈。 ‧ Nike ReactX Rejuvenate 就以柔軟舒適聞名。 缺點 ‧ 本質不耐久、不穩定。 ‧ 需要其他材料做包覆或支撐(如硬塑料、框架)。 ‧ 裸露使用時不耐用、缺乏防護。 Pebax 的特殊性 ‧ 雖然 Pebax 也屬於 TPE,但性能完全不同,因此講者將其視為獨立分類。 講者喜歡的 TPE ‧ Xenon Extreme Foam(成功做出穩定性) ‧ 李寧 Super Boom(兼具輕、彈,但穩定度仍未完全達到常規 boom泡棉的表現)。 ≡ 高階運動鞋泡棉材料 ≡ – TPE 與 TPEE(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未來 – ‧ 預期熱塑性泡棉會越來越多用於「超級球鞋」(如籃球、網球、匹克球)。 ‧ 即便如此,這些材料仍未成熟,需要更多結構強化與調校。 ‧ 講者認為 “Superblast” (其他部分都沒提到亞瑟士, 不太確定是在講鞋款還是炸裂 腳感) 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示例。 ‧ TPE 的延伸材質 TPEE 在製程相似,但把橡膠部分換成聚酯。 ‧ 因此可能更有彈性也更耐用。 – 更深度的 TPE 說明 – ‧ TPE 泡棉極輕且彈性極高,即便觸感不如純 TPE 那麼軟,但仍屬於柔軟材料。 ‧ Adidas 在 Adios 系列(Light Strike Pro、Light Strike Pro Evo、Pro Evo 1使用 TPE。 ‧ 這些是超輕、售價 500 美元、用於和 Nike Alphafly/Vaporfly 競爭的跑鞋。 ‧ Adidas 在有 Pebax 的前提下仍選擇使用 TPE,顯示 TPE 有其性能價值。 ‧ 在網球鞋中由於需要側向穩定,因此較難應用 TPE。 ‧ 在跑鞋或鞋墊中,TPE 的「每克能量回饋」可以說是最佳之一。 ‧ 講者鼓勵玩家試試 Adios 或 Pro Evo,體驗 TPE 特有腳感。 ‧ 講者想把這種腳感也做進「Zen 凉鞋」,外框用橡膠化 EVA,頂層用 TPE。 ‧ 目前使用 TPE 的品牌包括 Xenon、Zen foam,以及 Adidas Light Strike Pro。 《 Nylon Foam 尼龍泡棉 》 ‧ 可能會在未來越來越普遍。 製程 ‧ 將二氧化碳或氮氣注入尼龍彈性體顆粒形成泡棉。 特性 ‧ 集合 EVA、ETPU、Pebax 的優點,為閉孔泡棉,回彈極佳。 ‧ 使用量不大(例:361 CQT Extreme),主因價格高昂。 ‧ 講者稱其為「性能優先」材料,不是最軟,但不會不舒服。 ‧ 在彈性相當的前提下,尼龍泡棉的側向穩定性遠勝其他材質, ‧ 腳感類似 Pebax 或 TPE,但具有 Boost 般的耐久與耐溫性。 ‧ 講者基於自己做義肢鞋墊的經驗,相當相信尼龍材料的性能。 《 PU(Polyurethane 聚氨酯)泡棉 》 舊型 PU 泡棉(常見於復刻鞋) ‧ 特性:硬、重、不一定不舒服,但能量回饋差。 ‧ 新鞋時彈跳感來自「硬度」,但會很快消失。 ‧ 舊 PU 容易粉化崩解(復古鞋常見)。 ‧ 因重量大,現代高性能鞋幾乎不再使用。 現代 PU 泡棉 ‧ 如 Ortholite、安踏(Nitro Edge)。 ‧ 行為更像 ETPU,不同於老 PU。 ‧ Ortholite(開孔 PU)做鞋墊表現極佳,但若大量使用會使鞋變重。 ‧ 安踏 Nitro Edge 在 Klay Thompson 與 Kyrie Irving 系列中表現突出。 ‧ 可達到大型工程級性能,但成本高、需氣體發泡降低重量。 《 PEBA(Polyether Block Amide)= Pebax/PBA(Nike ZoomX 用材) 》 ‧ ZoomX(PEBA 製)在 Alphafly、Vaporfly 上掀起比 Boost 更大的話題。 ‧ 突破其實來自 PEBA 中底 組成與特性 ‧ PEBA 是「嵌段共聚物」,有硬段與軟段交錯: ‧ 硬段(聚醯胺):提供結構、剛性、耐用度 ‧ 軟段(聚醚):提供彈性、柔韌、回彈 ‧ 配方比例會大幅改變性能: ‧ 多聚醯胺 → 更硬、更穩定 ‧ 多聚醚 → 更彈、更輕、更軟 運動場景差異 ‧ Pebba(Pebax)外底適合場地運動(強調穩定)。 ‧ ZoomX 外底適合跑步(強調能量回饋)。 ‧ 在場地運動(如籃球)中,ZoomX 一直不太成功(例:GT Cut 3、Jordan 39)。 ‧ 原因是 側向穩定性太差、包覆不足,即便它非常輕且回饋高。 使用限制 ‧ PEBA 昂貴、難以調校,性能不穩定。 ‧ 很適合長跑,但完全不適合場地運動(除非大量調校)。 場地運動的最佳做法:斜置結構(canted setup) ‧ 對於 PEBA 中底,斜面設定能提供類似 Boost 的穩定度, ‧ 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 泡棉工程的演化:混合、堆疊與客製化 – ‧ 現代泡棉工程不再只是單一材料,而是組合複雜混合物: ‧ Adidas Light Strike:EVA + ETPU 混合發泡 ‧ On Helion:EVA + OBC ‧ New Balance:FuelCell(ETPU)+ Fresh Foam X(EVA)雙層 ‧ Nike:不同密度的同材質泡棉,或堆疊不同泡棉 各類泡棉之間逐漸模糊: ‧ 某些 ETPU 表現已接近 PEBA ‧ 某些 EVA 表現像 OBC ‧ 某些 OBC 表現像 TPE → 單看材質名稱已無法判斷性能, 氣體、比例、成型方式等變因比材料名更關鍵。 ‧ 泡棉技術每個月都有新進展。 ‧ 講者提到自己的客製鞋書籍(footdzac.com),分享十多年改鞋經驗。 ‧ Nike Air 即將做成獨立影片說明。 # 講者目前心中 Top 3 泡棉材質 第 3 名:Jet Boost 第 2 名:Fresh Foam X 第 1 名:Super Boom ————————————————————— Dr. Zack最後總結所附的各材質物性比較圖: (可惜沒有重量的比較) 吸震 https://i.meee.com.tw/jVvdRqL.jpeg
耐用(較少衰退) https://i.meee.com.tw/m4MaCEk.jpeg
側向穩定 https://i.meee.com.tw/Y0UQsnx.jpg
回彈 https://i.meee.com.tw/xqS7tZL.jpe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82.7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763618749.A.9CC.html

11/20 14:10, 10小時前 , 1F
純就物性來看, 整體最好的是ETPU, 再來是OCP (可惜沒有
11/20 14:10, 1F

11/20 14:10, 10小時前 , 2F
重量再一起列入比較), 雖然UA Flow在板上被許多人嫌得
11/20 14:10, 2F

11/20 14:10, 10小時前 , 3F
很慘, 但看物性可以說非常強, 蠻像是UA的能力不足(設計/
11/20 14:10, 3F

11/20 14:10, 10小時前 , 4F
搭配/使用方式)的問題
11/20 14:10, 4F

11/20 14:14, 10小時前 , 5F
另外Dr.Zack把Jet Boost排到他心目中的No.1, 前陣子大特
11/20 14:14, 5F

11/20 14:14, 10小時前 , 6F
價我也撿了一雙AE1, 說實在這Jet Boost還真的是蠻厲害,
11/20 14:14, 6F

11/20 14:14, 10小時前 , 7F
很貼地但吸震與回彈性都非常優秀, 是很均衡舒適的起整
11/20 14:14, 7F

11/20 14:14, 10小時前 , 8F
體都很高水準的表現
11/20 14:14, 8F
※ 編輯: lovebean (101.10.82.77 臺灣), 11/20/2025 14:58:41 ※ 編輯: lovebean (101.10.82.77 臺灣), 11/20/2025 15:55:25

11/20 15:45, 8小時前 , 9F
AE1那種悲劇的重量不知道怎麼弄的
11/20 15:45, 9F

11/20 15:49, 8小時前 , 10F
不過我真的覺得泡棉對球鞋性能的影響跟設計還有使用搭配
11/20 15:49, 10F

11/20 15:49, 8小時前 , 11F
比較有關 純物性差異在那1.6公分上下的前掌影響不大
11/20 15:49, 11F

11/20 15:51, 8小時前 , 12F
光是同一塊材料直接暴露/內嵌/整片包邊 腳感就完全不同
11/20 15:51, 12F

11/20 15:56, 8小時前 , 13F
AE1的重量就鞋身兩側那大片牛肚貢獻很大啊
11/20 15:56, 13F

11/20 16:01, 8小時前 , 14F
Zack的結論也有提到目前各種泡棉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 各
11/20 16:01, 14F

11/20 16:01, 8小時前 , 15F
家也都在探索各種材料互相混合, 現在ZoomX、Boom、FeulC
11/20 16:01, 15F

11/20 16:01, 8小時前 , 16F
ell及其各種分支型號, 已經不是用單一PEBA原料製作的了
11/20 16:01, 16F

11/20 16:02, 8小時前 , 17F
還有各種參數的調教嘗試, 和V大上面提到的, 鞋子本身就
11/20 16:02, 17F

11/20 16:02, 8小時前 , 18F
是一個復合材料/結構的組裝體
11/20 16:02, 18F

11/20 16:11, 8小時前 , 19F
現在超臨界以及物性優秀的泡棉滿街跑, 大家的中底都已經
11/20 16:11, 19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0F
有水準之上了, 優點是小廠牌也有競爭的機會, 缺點是差
11/20 16:11, 20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1F
異化減少了
11/20 16:11, 21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2F
在當年大家都還只有CMEVA的時代, 因為Nike有特別厲害的
11/20 16:11, 22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3F
氣墊系列, 大家都想方設法在中底嵌入一些看似很厲害的東
11/20 16:11, 23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4F
西/材料, 現在只要發泡材料就搞定誰還在搞一些花招百出
11/20 16:11, 24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5F
的嵌入物, 新技術沒有突破以及礙於成本因素, Nike也被
11/20 16:11, 25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6F
迫跳進這片紅海, 接下來會有怎樣的演變以及消長就靜觀
11/20 16:11, 26F

11/20 16:11, 8小時前 , 27F
其變了
11/20 16:11, 27F

11/20 16:17, 8小時前 , 28F
不過那還是比較針對跑鞋方面 籃球鞋市場基本上是死海
11/20 16:17, 28F

11/20 16:17, 8小時前 , 29F
其實這一年看起來沒有啥令人太興奮的新科技
11/20 16:17, 29F

11/20 16:18, 8小時前 , 30F
安踏的晶格我也不太看好 不然他們自己不會心虛作氮PRO版
11/20 16:18, 30F

11/20 16:20, 8小時前 , 31F
有些長壽老系列後面也沒哏了 還有些是初代即巔峰
11/20 16:20, 31F

11/20 16:23, 8小時前 , 32F
我個人覺得超boom不錯 有回彈重量輕但衰減高不高
11/20 16:23, 32F

11/20 16:27, 8小時前 , 33F
Sorry我最前面的推文眼殘, Dr.Zack是把Jet Boost排在他
11/20 16:27, 33F

11/20 16:27, 8小時前 , 34F
心目中的No.3才對
11/20 16:27, 34F

11/20 16:27, 8小時前 , 35F
808 5 URTRA價格還沒下來 要再觀望一下 但4的鞋殼是垃圾
11/20 16:27, 35F

11/20 16:27, 8小時前 , 36F
ULTRA
11/20 16:27, 36F

11/20 16:30, 7小時前 , 37F
所以我裝到808 2 V2上面去了
11/20 16:30, 37F

11/20 16:33, 7小時前 , 38F
安踏的晶格個人認為主要是1.成本 2.特性, 3D列印愈大塊
11/20 16:33, 38F

11/20 16:33, 7小時前 , 39F
愈需要更長的製程時間+人工處理的成本, 還有先前adidas
11/20 16:33, 39F

11/20 16:33, 7小時前 , 40F
4DX做全中底需要考量穩定性與支撐性, 如果只做成單一
11/20 16:33, 40F

11/20 16:33, 7小時前 , 41F
顆嵌入物(類似內嵌zoom)再用EVA框架之類的包起來, 這塊3
11/20 16:33, 41F

11/20 16:33, 7小時前 , 42F
D列印結構就可以設定成特別軟彈的調性
11/20 16:33, 42F

11/20 16:56, 7小時前 , 43F
另有氮Pro版就成本和3D列印的產能有可能跟不上的問題,
11/20 16:56, 43F

11/20 16:56, 7小時前 , 44F
還有可能中也在觀望市場接受度與風評中, 比起愈發保守
11/20 16:56, 44F

11/20 16:56, 7小時前 , 45F
的Nike, 陸廠還有不斷在嘗試新東西的能量是蠻讓人高興
11/20 16:56, 45F

11/20 16:56, 7小時前 , 46F
11/20 16:56, 46F

11/20 17:08, 7小時前 , 47F
還有Enzo的AE2鞋評這兩天才剛出來, 一樣使用用Jet Boost
11/20 17:08, 47F

11/20 17:08, 7小時前 , 48F
但外底、中底與整個鞋身框架設計的不同, 導致腳感有明
11/20 17:08, 48F

11/20 17:08, 7小時前 , 49F
顯的差異, 但這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根據適合的打法類型與
11/20 17:08, 49F

11/20 17:08, 7小時前 , 50F
個人喜好來選擇最重要
11/20 17:08, 50F

11/20 18:20, 6小時前 , 51F
這不錯,有空時慢慢看
11/20 18:20, 51F
文章代碼(AID): #1f7g-zdC (shoes)
文章代碼(AID): #1f7g-zdC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