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式染劑解說

看板hairdo (美髮/剪髮)作者 (大雷雨退散!)時間14年前 (2011/03/08 16: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章來源:玩媒體 http://www.onemedia.com.tw/post_all.php?postid=954 作者:Zacc Anson 覺得講解得蠻仔細有條理的 跟大家分享一下! 因為文章很長 還有一些新聞影片和圖片講解等等的 所以我擷取一些文字部分過來 想看含影音和圖的全文可以點連結~ (連結過去的全文最末端感覺有點廣告 到介紹德國跟日本品牌那裡就可以關掉了XD) ============================= 人類染髮其實已有千年的歷史, 公元一世紀的中國,人們已開始使用天然染髮劑, 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明確記載可供染髮的外用藥物有20種以上。 而第一個安全的商用染髮色素則是一九○七年 由法國的化學家Schueller發明的,他的染髮色素是對苯二氨的衍生物~ 雪勒的公司就是後來的染髮名牌L'Oreal。 染髮致癌的問題 染髮致癌率不高 染料經由皮膚、毛囊進入人體,再來就會到血液循環。 染料濃度太高,或者是常常染髮而造成用量過高,就容易破壞血球,形成淋巴瘤或 白血病。 皮膚科醫生蔡仁雨表示,這都屬於個案報告, 全世界沒超過10個,染髮的人口有幾億,算起來的比率是幾千萬分之一。 接觸性皮膚炎的比例很高 染髮的致癌率不高,但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比例卻很高, 醫生在門診看到很多因為染頭髮,而造成頭皮發癢、發炎的病人。 蔡仁雨特別強調, 染劑一定要經過衛生署核可,只要染料是合格的,操作程序也正確,應該就不會造成 傷害。 如果還是有問題,要立刻找皮膚科醫生處理,不要自己抓到頭皮發炎。 大致上染髮分為三大類別~ 1、暫時性染髮劑 暫時性染髮劑裡的色素只是附著在鱗狀表層的外面,所以非常容易被洗掉, 所以也不用太擔心色素殘留頭皮的問題,只要大量的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去除色素。 這種染髮方式適合造型需不斷變換的表演者。 缺點:黏膩感,容易因為接觸而沾染到衣領及枕頭,如黑彩、色彩造型臘等等等。 2、半永久性染髮劑 常見的半持久性的深色色素是醋酸鉛(金屬染) 醋酸鉛可以滲入頭髮表皮層和裡面蛋白質上的硫反應, 形成一種深色的化合物硫化鉛。 大約可耐五到十次的洗髮搓揉,依個人洗髮的習慣會有些許的改變。 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衍生出『酸性染髮』(上圖) 不同於過去金屬染髮的缺點,卻多了髮質質感與光澤的提升! 亮彩髮膜也是酸性染髮的商品喔! 優缺點:光澤感過度強烈,一般建議搭配永久染完後使用,可減低永久染掉色的速度。 (不需氧化~不需雙氧水就能上色,補充染後色素粒子,又不傷髮質。) 3、永久性染髮劑(須加入雙氧水) 持久性的染髮劑,不論是深色還是淺色,染色素必須能滲入髮幹的深處,這些染色素才不 會被洗髮精洗掉。 要使染色素能滲入髮桿,它必須先穿透鱗狀表層,才能達到表層下並與髮桿的蛋白質色 素接觸。 永久性的染髮劑都包裝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膏狀染色劑(阿摩尼亞),第二部分是雙氧水(過氧化氫)溶液。 阿摩尼亞的作用是使鱗狀表層漲開, 如此過氧化氫和染色劑就可以很容易地穿過表層與髮幹的蛋白質接觸。 過氧化氫先氧化了髮桿蛋白質,把髮色漂白,然後染色劑和氧 再反應形成新的顏色。 這些染色劑在碰到過氧化氫時,會慢慢地被氧化而加深顏色。 不同的染色劑可以提供不同髮色,完全決定於染色劑的化學成分。 還有一種.......特別的染髮方式.......就是植物性染髮! 在PPD等化學染髮成分導致過敏的風險威脅下, 標榜植物成分的染髮劑成為業者行銷及民眾選用的新寵。 但消基會針對市售標榜植物染髮劑進行抽驗時, 卻發現含有化學染髮成分的比例多到不像話。 有些植物本來就是很好的天然染料, 只是用在染髮上,純植物染髮劑所染出的髮色會有較為枯黃的問題, 就染髮效果來說會比較差,所以植物染髮劑通常會添加其他物質來幫助色彩艷麗, 尤其單純植物染髮劑是沒辦法讓白髮呈現自然的黑髮。 抽檢植物染髮粉劑 83%不合格(2009/中國時報) 消保官吳政學表示,市售染髮產品若添加染劑則屬「含藥化妝品」, 上市前須向衛生署申請查驗登記; 單純指甲花或植物性染髮粉不需申請查驗登記,但不可含衛生署列管的化學染劑。 抽查也發現,標榜「一邊洗頭、一邊染髮」雙效, 衛生署藥政處專員張簡啟瑞表示,染髮劑容易刺激皮膚,與洗髮精混合,萬一流入眼睛 將造成傷害。 他並說,含何首烏、指甲花的植物染髮劑只有「增色」功能, 讓黑微紅或白髮略添金黃色,沒有染髮效果。 就永久染來說~ 大多商品主要是添加了以下兩個成份,而讓消費者感到非常疑慮及畏懼! 1.對位甲苯二胺(PTD) 為 Paratoluenediamine 縮寫, 它是一種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和多種疾病的有害物質, 雖然國家對其含量制定了標準,並規定使用時必須嚴格按產品說明進行調配, 不得任意增加濃度,然而,即使在允許標準範圍內使用此類染髮劑,仍有少數人發生過敏 性皮炎。 2.對次酚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 PPD) 研究指出,染髮劑中所含「對次酚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 PPD) 與其化學家族近親「芳香胺」,是導致過敏的元兇,會引發紅腫、發癢或溼疹, 嚴重者臉部會腫脹、疼痛,若置之不理,毛囊可能壞死。 染髮劑引發過敏的事件國內外層出不窮, DIY自行染髮的風險,究竟有多少?這點,消費者比我清楚。 而髮型設計師最害怕的,也莫過於DIY染髮後不均勻。 未來拜訪Hair Salon設計師面臨的『棘手難題』, 又得費多少荷包金錢與時間解決呢?! 或許,有的部分讓專業設計師去幫您解決是必要的! 雖然德、法、瑞典等國家已立法禁止染髮劑使用PPD, 但美、日及多數歐洲國家(台灣也是) 尚准許PPD為染歸類在含藥化品,受其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 衛生署明定染髮劑之PPD濃度不得超過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51.28
文章代碼(AID): #1DTUfhDf (hairdo)
文章代碼(AID): #1DTUfhDf (hai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