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作不出有價值品牌嗎?

看板TWproducts (臺灣製造/愛用國貨)作者 (pang)時間12年前 (2012/03/01 19: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轉貼至 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topic.aspx?fid=2&tid=220 > 分享一位台灣廠商經營品牌的心聲 內文如下: 台灣廠商有著共同的痛..因為, 不管是代工廠,品牌廠也好,作的事,目標都是一樣. "更 便宜""更低的成本".. 為什麼呢? 因為台灣的廠商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想像力跟創造力", 造不出客戶心中夢 想的逸品, 只好一昧的當老二, 而老二能夠跟老大競爭, 也是唯一的理由就是"便宜又好用 ".. 一方面, 這跟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最重要的事情- 答對問題. 不是問問題, 不是思考黑白之外的其它可能性.. 而"問問題" 在我們的教育中, 幾乎是一片 空白.. 另外, 就是我們追求低成本, 低成本往往跟營收極大化, 效率化有很大的關係, 加外每家廠 商都是老二心態, 於是我們有了一堆追求低成本的廠商, 生產了過多的產品, 造成了巿場供 過於求, 供過於求的結果當然就是不斷的殺價, 跌價. 代工廠是毛三到四, 一,二加油! ICT 的品牌商,ASUS,ACER, BENQ, 毛利也是5-10%, 扣掉費 用也是1%,2%.. 只要遇到匯率, 庫存, 原物料下跌, 幾乎都是虧錢的.. 當然, 在許多人心裏, 包括我在奇美的同事, 都認為是一場免不了的宿命, 逃不過的命運.. 能撐多久是多久.. 台灣怎麼可能創造出品牌? 我們又不懂客戶, 又不懂設計, 也不懂行銷, 也不懂通路, 而且 品牌真的有那麼好賺嗎? 為什麼大家都不作? --- 品牌效應有多大? 好的品牌, 經營不好的品牌, 差距是很大的..而台灣的品牌, 大多稱不上 是有價值的品牌, 頂多就是一個名字而已.. 所作的產品, 都是一般性產品, 沒有鑑別度, 因此最後只好以價格取勝..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store&func=style_show&SR_NO=DMAL07 這是pchome的光觸媒捕蚊器, 零零種種加起來有25,26家左右, 便宜的399,499,599, 貴的 1680,1900,2000都有.. 而左邊有個銷售排行榜..大多時候, 我們的產品都佔了前三名甚至前四名, 唯一空出的位置 幾乎都是低價品... 第一名恰好是我們目前的頂極款, 售價足足是低價品的3到4倍, 就算是我們的低價機種, 售 價也比低價款貴了30%,甚至50%.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件事: 1. 低價不見得是王 2. 客戶願意為了品牌偏好(也許是知名度, 服務,安全感,設計感等等)多付幾百元. 而寧可不選較便宜的機種, 縱使是過去的傳統名單( 聲寶, 大同)等等在這個領域也完全討不到便宜.. 而這樣的結果會是什麼? 他會形成一個良性的企業循環.. 我們擁有最高的巿佔率(80%+), 享有最高的毛利, 因此我們可以投入大筆的研發費用在設計, 功能改良, 行銷, 售後服務.. 我們一年投入的研發費用, 可能就比其它廠商一年營收還大.. 我們跟二,三線的廠商因此就 會越拉越大.. 而我們的量產優勢, 也反應在我們的成本上, 我們得以用最好的設計, 最好的材料, 但是整 機的成本卻比其它二,三線廠商還低.. 而在人事成本上, 我們跟許多品牌商一樣, 生產製造我們都是外包, 我們只負責前端的設計 , 結構, 功能驗證, 還有行銷.. 當然在oem的管控上, 我們還很嫩, 也常常犯錯, 不過還好 , 我們的高毛利讓我們擁有許多的犯錯本錢.. 在許多的巿場, 就算領導廠商hold, 二,三線廠商就真的只能喝清湯, 就像我們看apple 的 巿場.. apple 的巿佔率只有9%時, 他已經賺走了手機巿場75%的毛利.. http://unwire.hk/2012/02/07/apples-share-of-profits/apple/ 但其實不只是apple..在我們的這個小區塊裏也是一樣的現象.. 我們巿佔率約80%, 但是我 們卻賺走了這個產業的大部份的利潤.. 其它約20家的業者只能分到湯湯水水 所以, 其它的 業者, 充其量只能說是"貿易商",, 他們怎麼有意願,有經費去投入研發, 設計.. 以我們每年投入設計,研發人力+軟硬體, 一組產品開發等 一年平均就要1000萬上下.. 對電 子業來說, 這個數字沒什麼, 但對許多家電業者, 代工業, 貿易商來說, 這根本就是天文數 字.. 我們目前公司10幾個人, 裏面就有三個工業設計師, 一個生技研發人員. 從產品設計, 外盒 , 平面, 網站, CF(攝影, 錄影, 音樂), 都由我們的設計師一手包辦. 生技負責我們未來蚊 子相關產品,技術的研究. 之前沒有設計師時, 我們也曾外包產品設計給設計公司, 可是設計公司只能提供外觀設計, 可以開模就算結束, 但是許多功能性的東西, 由於不了解我們產業, 產品特性, 他們也沒有 風洞,吸力, 吹力, 回風等等工具可以測試, 最後只能丟到垃圾桶去. 產品設計不是只有蓋 蓋3D ,ran 個漂亮圖就算了. 以我們來說, 對我們產品的功能, 內在不熟悉根本就設計不出 好產品出來.. 平面攝影, CF 帶我們以為也是外包過, 也許我們出不了大筆錢, 只有幾十萬而已, 所以作 不出好作品, 最後, 我們決定這些事情全部拉回來自己作.. 許多時候, 我認為作品是應該是要歷練過才作的出來, 純綷的委外公司, 在不了解我們公司 的內涵下, 只能作出一般般的作品, 而作不出有靈魂的好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CxqszK_7nA
然而, 我們會有如此的低毛利, 也是因為過去政府所有的政策都去補助電子業, 讓電子業得 以用低成本去跟自己人還有競爭者打價格戰, 我們的奬投, 產發條例, 養沒幾個真的技術領 先, 品牌第一的廠商, 倒是養出了"四大慘業", 以及無數的芧山道士的電子業.. 如果我們不要這麼聚焦在電子業, 去看許多傳產, 那些目前最夯的王品, 晶華就不說了, " 花仙子", 對大多數人可能沒聽過, 但是"克潮靈"用過吧" "去味大師"用過, 這些我們不太 聽過的公司, 他的毛利卻是高達"50%", 就算是淨利, 也有10%.. 如果, 我們可以多放一點心力在民生工業上, 消費品巿場, 那裏充滿了許多的機會, 只是在 這幾十年不公平的政策對策下, 這些"傳產業"被當作夕陽工業一樣對待, 所有的人, 不管唸 什麼產業, 全被電子業用"股票分紅"被吸走了, 直到最近, 這個不合理的條例被員工分紅費 用化給取消, 現在還活著的"傳產業"才終於有了公平的基礎, 平反的條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1.45.205
文章代碼(AID): #1FJrjoJS (TWproducts)
文章代碼(AID): #1FJrjoJS (TW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