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客風??中國風??華人風??

看板Mix_Match (街搭/搭配板)作者 (梧桐葉落時)時間17年前 (2007/10/11 04:42), 編輯推噓4(4036)
留言40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覺得這個討論串很有趣,不希望冷掉, 我說清衫、旗袍在唐人街上,絕對是強勢的存在, 除了西服以外,你看到的都是滿服中國風, 尤其是中國新年,穿那些衣服的人更多, 你反而很難看到漢服, 老外看到一字扣、馬掛想到的絕對是Chinese, 看看Hollywood電影講到華人文化的部份,出現中國鮮明印象的服裝是什麼? 而近期的華人電影(ex:臥虎藏龍、霍元甲),影響力可也不小, 而在日本多數次文化中,電玩、漫畫…等, 不少對中國傳統民服印象是-穿著清衫,加個馬掛,最好手上端盤包子, 說說我認識的日本朋友好了, 他對中國衣著的印象,就是一字扣清衫後面加條辮子, 女生則是穿著很性感的旗袍… 反而我把一些自己喜歡的儒巾、深衣、翹頭履、襦裙等考據照片給他參考, 他還覺得那些應該是朝鮮的傅統服飾… 這也沒辦法,連春麗都穿著旗袍了XD 你說日本的強勢東亞潮流,對台式風格的影響力遠大於中國風, 但是我們並沒有穿著日本的民族元素! 日系穿著,只是建構在西方主流服飾中的變種, 現在流行的日系打扮,難道是穿和服、剪海苔頭、穿木屐、綁十二單腰帶嗎? 就因為中國風不強勢,所以它給國際村村民的印象更鮮明! 穿著牛仔褲不可能被誤認為美國人, 但穿著清衫、旗袍「被混淆」的情形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台灣九成人口都是漢族,民族風就是採漢族服飾, 觀念還是一樣,台灣沒有滿族族群, 所以, 僅在台式穿衣風格融入民族風這點,我不認同滿服元素可以加進來。 至於大大提出的「古典元素」, 透過色彩、圖案、線條,構勒出抽象性藝術味的台灣服飾價值感, 這個想法我覺得很有趣,期待有服裝設計師能夠設計出此範圍內的相關作品~ ※ 引述《TRICKYKID (崔基基)》之銘言: : 我釐清一下自己與XXZDX兄的想法。 : 首先,我認同XXZDX所說的,創造「台式風格」,可以從民族元素著手, : 不過何謂「台灣的民族元素」?這點XXZDX跟我就有歧異。 : XXZDX覺得,一般被認為是「中國風」的風格,是擷取滿人衣著的元素而來; : 台式風格所要擷取的民族元素,不能是滿人元素, : 而應回歸到滿人以外的漢人服飾,以及台灣原住民服飾。 : 這是為了不讓台式風格與中國風被外國人混淆。 : 但我提出,如果談到「混淆」的問題,那中國風根本不成威脅, : 因為在台灣街頭年輕男性的穿著裡,中國風是少數中的少數, : 反而是美、日等風格主導了台灣的流行時尚。 : 所以如果要創造台式風格,首要突顯的恐怕是它和美、日風格的差異, : 而不是與中國風的差異。 : 然而,為什麼XXZDX會強調中國風對台式風格的威脅性呢? : 我想是由於所謂的「民族元素」。 : XXZDX所設想的台式風格的民族元素來源,是原住民族,是漢民族; : 而做為中國風的文化來源的滿人民族,不被XXZDX認為是台灣族群之一。 : 因為滿人不屬於台灣族群之一,故台式風格應與中國風做切割。 : 不過,即使這樣去解釋,仍然沒有解決我先前提出的疑問。 : 畢竟在今日,歐美國家強勢主導世界潮流,而日本強勢主導東亞潮流的前提下, : 它們對台式風格的影響力遠大於中國風; : 即使中國自己的潮流也不能倖免於美日影響, : 我十分懷疑XXZDX說的全世界的唐人街裡很多人穿中國風。 : XXZDX的觀點是在東亞區域文化裡去談區分台式風格與中國風; : 但說真的,即使台灣人真的藉著回歸原、漢民族元素而與滿人中國風區別開了, : 老外還是不見得看得出來。 : 別忘了中國也有漢人也有少數民族,也可以走少數民族加漢人風格, : 到時台灣該怎麼辦? : 這其實也就是太侷限在「民族元素」時會產生的困局。 : 當我們要走「台式民族風」, : 不免就要去判斷「哪些屬於台灣民族」,「哪些不屬於台灣民族」, : 是的留下,不是的排除。 : 問題是台灣有什麼族群是「獨有」的嗎? : 答案是沒有。台灣有的族群,在東亞、東南亞也有。 : 因此,我想提出另一種想法,也就是「古典元素」。 : 它跟「民族元素」的差別何在? : 第一,它不限於特定民族,在台灣留下文化遺產的都可包括, : 荷蘭人、漢人、滿人、原住民、日本人...等等。 : 第二,談民族風格,經常會受限於該民族的圖騰,比如龍、鳳、百步蛇...等等, : 結果好像加個龍就是中國風,有百步蛇就是原住民風格; : 而如果談「古典」的話,就是著重它的抽象性、普遍性, : 於是可以回歸觀念本身,也就是回到線條、顏色、質料...這些最基本的服飾元素。 : 「回到台灣的古典」,可以是一種「台灣的文藝復興」, : 在「民族特色」經常被商品櫥窗化的今天, : (比如全台灣都差不多的原住民藝品店) : 高舉「台灣古典」的價值就更有抵抗美日現代化潮流的意味; : 而且由於台灣本身就是外來文化混雜之地,我們的「古典精神」可以向全世界開放。 : 如同西方十四、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不僅是復古,同時是與當代對話的創新; : 台灣的文藝復興也可以如此。 : 我覺得這種談法比強調「台灣民族元素」要更開放得多, : 它不會因為血統、出生地、人口數量等因素就將其他文化資源自台灣排除出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77.90 ※ 編輯: XXZDX 來自: 218.162.77.90 (10/11 04:50)

10/11 14:24, , 1F
如果台灣人穿漢服被認為是中國風沒差的話,那穿滿服當然
10/11 14:24, 1F

10/11 14:26, , 2F
也就沒有怕被混淆的理由。如果XXZDX是因為台灣的滿人不꘠
10/11 14:26, 2F
己修改,怕造成誤會,簡單的說,台灣和中國同樣都民族風取材的話, 取材於漢服服飾是理所當然,因為兩國漢族都是占絕大多數, 「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台灣四大族群--漢(閩、客、新)--原(原住民十三族)」 沒有 滿族。

10/11 14:26, , 3F
成「族群」的理由而反對穿滿服,那在台外國人恐怕也都不
10/11 14:26, 3F

10/11 14:28, , 4F
成「族群」,所以XXZDX會反對穿著歐美日服飾嗎?我覺得댠
10/11 14:28, 4F

10/11 14:28, , 5F
從「人口數量」上來判定「民族元素」時會遇到困境,所以
10/11 14:28, 5F

10/11 14:29, , 6F
以才想用「文化影響」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數量」的判
10/11 14:29, 6F

10/11 14:30, , 7F
斷很難說。如果把「原住民」細分來看,其中人數最少的一
10/11 14:30, 7F

10/11 14:31, , 8F
族是否也該被忽略?只注重人數較多的種族就好?
10/11 14:31, 8F

10/11 14:37, , 9F
甚至說台灣九成以上是漢人的話,那根本可以遺忘原住民?
10/11 14:37, 9F
※ 編輯: XXZDX 來自: 218.162.78.171 (10/13 03:46)

10/13 14:51, , 10F
不能用教科書的說法當標準啊...更何況是國中教材?
10/13 14:51, 10F

10/13 14:52, , 11F
所謂"四大族群"的說法在一九九○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當時
10/13 14:52, 11F

10/13 14:53, , 12F
質疑聲音不斷,我自己也不認同這種說法。之所以現在"四ꐠ
10/13 14:53, 12F

10/13 14:54, , 13F
大族群"說變成通論,不過是主事者刻意忽略早就有的質疑
10/13 14:54, 13F

10/13 14:57, , 14F
而且說真的,不成"族群"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沒影響力。
10/13 14:57, 14F

10/14 04:03, , 15F
那您的意思就是台灣所有族群都可以來民族風取材嗎?
10/14 04:03, 15F

10/14 04:06, , 16F
包括極少數的滿族回族甚至近年移民來台的歐美各國種族都可以
10/14 04:06, 16F

10/14 04:09, , 17F
來參一腳囉…那鮮明的台灣民族風絕對無法營造,
10/14 04:09, 17F

10/14 04:12, , 18F
台灣極大多數都是漢原,不是大鍋炒就是好…
10/14 04:12, 18F

10/14 14:35, , 19F
你的第一行推文,我的回答是沒錯。都可以,只要混出自己
10/14 14:35, 19F

10/14 14:37, , 20F
的特色。另外你的最後一句推文很怪,既然要談「數量」,
10/14 14:37, 20F

10/14 14:37, , 21F
為何不直接說「絕大多數是漢人」?為什麼又要納入原住民
10/14 14:37, 21F

10/14 14:38, , 22F
?可見你的「數量論」本身就有矛盾,只用它來取消滿人的
10/14 14:38, 22F

10/14 14:39, , 23F
族群身份,卻不敢用同樣標準取消原住民的族群身份,更何
10/14 14:39, 23F

10/14 14:40, , 24F
況憂住民分那麼多族,每一族數量有多有少,憑什麼合在一
10/14 14:40, 24F

10/14 14:40, , 25F
起稱原住民?所以"四大族群"與其說是台灣的族群現實,不
10/14 14:40, 25F

10/14 14:41, , 26F
如說是一個人為的建構罷了,而我覺得這種建構問題重重。
10/14 14:41, 26F

10/14 14:42, , 27F
更正上上上行:原住民分那麼多族...
10/14 14:42, 27F

10/14 14:42, , 28F
因此,我勸你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與其從血統來談
10/14 14:42, 28F

10/14 14:43, , 29F
台灣的族群問題,與其用數量來定義族群,不如談文化。
10/14 14:43, 29F

10/14 14:44, , 30F
談文化的話就有影響力的大小程度問題,以及霸權與邊緣的
10/14 14:44, 30F

10/14 14:45, , 31F
問題。這樣子去談就能避免「數量的迷思」。
10/14 14:45, 31F

10/14 14:47, , 32F
我的話,不會因為某某族群的數量少就否定他的地位,無論
10/14 14:47, 32F

10/14 14:48, , 33F
滿人或原住民,只要有文化影響力的,有豐富的古典文化可
10/14 14:48, 33F

10/14 14:49, , 34F
以利用來創造台灣文化特色的,就可以延用。重點是,他們
10/14 14:49, 34F

10/14 14:49, , 35F
在台灣留下了多少文化遺產?這比"數量"重要多了。
10/14 14:49, 35F

10/14 17:58, , 36F
最近版上有人分享芬蘭人的穿著,很有特色,但他們並非回
10/14 17:58, 36F

10/14 17:58, , 37F
歸什麼特殊的「民族風格」(例如維京海盜?)。同理,台
10/14 17:58, 37F

10/14 17:59, , 38F
灣既然是個多族群的移民社會,從在地文化的角度出發,一
10/14 17:59, 38F

10/14 17:59, , 39F
樣可以不需強調特定民族特色,只要以服飾基本元素重構混
10/14 17:59, 39F

10/14 18:00, , 40F
雜出自己的創意即可。這不才是時尚設計的正途?
10/14 18:00, 40F
文章代碼(AID): #173Jb8-u (Mix_Match)
文章代碼(AID): #173Jb8-u (Mix_M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