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穿對鞋,去運動

看板shoes (鞋板)作者 (KICKSOLOGY)時間18年前 (2006/10/20 14: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康健 2005/11/25 【作者/謝曉雲】 去到運動用品專櫃或專賣店裡要選雙運動鞋,不是件容易事。 一整面牆上排著各色各式鞋款,光是看過一輪就要花不少時間, 而且看過之後,也不曉得從哪一雙開始著手試穿。 有些人先挑看對眼的下手,有些人會指名要買明星運動員代言的鞋款, 但這些都不是最好或必要的選擇運動鞋條件。 要是只依著鞋子外型或明星廣告就讓你決定拎一雙運動鞋回家, 可能不適合、不正確的鞋子,會在運動之間傷害你的腳、腿甚至膝蓋。 美國足部醫學會(APMA)就提醒, 要防止腳、腳踝、膝蓋受傷的慘劇發生在身上, 在從事運動時,需要穿適合這項運動的鞋子, 例如登山穿的是登山鞋或登山靴, 而不是隨便套上一雙抓地力、止滑力不強的運動鞋就上山去。 哪種運動鞋功能最好? 基本上,一雙運動鞋會具備幾項保護功能,包括: ●避震(cushioning) 如我們健走或跑步時,腳底會承受來自於地面的反作用力, 而鞋子的避震功能就是要幫腳吸收這種壓力。 ●穩定性(stability) 在走路和跑步這一類持續直線進行的運動中,可以穩定足部。 ●扭轉控制(torsion) 對籃球、網球等側向移動的運動很重要, 目的在保護腳踝避免在移動、轉動之間扭傷。 ●輕量化(lightweight) 運動鞋穿起來輕盈,有利於長時間從事運動時, 身體負擔比較小,不容易疲累。 ●良好的抓地力(tracking) 防止彈跳動作落下時滑倒摔傷。 不過,不同運動的特點和需要保護的部位、程度也不大相同, 所以市場上會區分出針對不 同運動而設計的運動鞋。 比如低衝擊的運動健走, 適合大多數人,鞋子要求的功能和保護性也比跑步、籃球等運動少一些。 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柴惠敏解釋說, 穿一雙氣墊休閒鞋或直接選擇慢跑鞋去健走, 在避震和穩定的功能上就足以提供不錯的保護作用, 因為人在走路時,腳底受到的壓力大約是體重的1.5倍, 跑步時就大約是2-3倍,而跳躍時增加到4-4.5倍。 不過,如果穿慢跑鞋去打籃球,就有潛在的受傷危險。 因為打籃球時最容易造成腳踝扭傷,慢跑鞋比較不強調扭轉控制的功能, 而高統的籃球鞋特別著重保護腳踝,及跳起落下時的穩定性、抓地力,以防跌倒。 相反地,如果穿著籃球鞋去跑步, 因為鞋子本身比較重,身體的負擔相對較大, 跑不了多久就覺得累,反而會因疲勞而扭傷腳, 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鞋類輔具組副組長黃賜源說。 因此專家大致同意,針對特定一種運動應該穿專門的運動鞋, 而不適合一雙鞋「打遍天下」,否則不慎受傷的話,得不償失。 從事運動項目多元,並沒有長期頻繁從事某一種運動, 像是上健身房,建議可以穿「多功能運動鞋」(cross training shoes), 顧名思義這種鞋含括各種功能,可應付多種運動, 但是比較「不專業」,各種功能都不強。 至於需要準備兩雙以上的運動鞋嗎?這要視每個人的運動習慣而定。 如果一個人固定打籃球,也經常跑步, 這兩種運動的特性和需要保護的重點各有不同,那就同時需要籃球鞋和慢跑鞋; 但如果一個人會上健身房及健走,這樣一雙多功能運動鞋就可滿足他的需求了。 選購運動鞋必做10件事 傍晚以後去試穿鞋。 這時候,腳經過白天的站立走動,會比較腫脹, 所以能選到稍微寬大的鞋子,比較舒服。 選鞋款前先和銷售人員聊一聊你的運動習慣, 比如平時大多從事哪一些運動、運動的頻率、去哪些地方運動等, 這些資訊有助於他推薦比較適合的鞋子給你,Nike專員陳威穎說。 一定要親自試穿,而且不嫌麻煩,兩腳都試。 不要只依自己的鞋號去買鞋,因為每個廠牌同一鞋號的大小尺寸會不同。 「也不宜完全以店家現場量腳的尺寸當做標準,那只是一種輔助方法, 應該相信自已雙腳穿起來的感覺,」 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專員廖明濠指出。 鞋子拿來還沒穿上之前,先平放在地上或桌上, 看一下鞋子是不是三點(大、小姆趾及腳跟處)穩穩著地, 不會晃動(做歪的瑕疵鞋會搖晃而不穩固)。 另外,也觀察兩隻鞋子腳後跟的中線要正,柴惠敏指出。 穿上平時運動時會穿的襪子去試穿鞋子, 因為太厚或太薄的襪子都會影響穿運動鞋時的合腳性, New Balance行銷處廣告宣傳主任陳俊嘉建議。 鞋子穿好之後,需要空出大約1~1.5公分(塞得進一根指頭)的空間, 並讓五個腳趾頭都能活動;綁好鞋帶之後,確定腳背沒有受壓迫而不舒服。 穿著鞋起身走個幾圈,並在原地跑幾步、跳幾下, 感覺腳在運動鞋裡是不是舒適。 如果是為小孩買鞋,記得帶他們在店裡繞幾圈, 走5分鐘以上,或讓他們跑一跑,並問他們會不會覺得腳在鞋子裡緊、不舒服。 活動時,要是腳有卡住的感覺,那表示大小不適合,不要勉強買回去。 除了鞋的長度要適合,鞋的寬度也要夠, 東方人的腳比較寬厚,和西方人的細長腳型不同, 因此穿一些國外廠牌的運動鞋,可能發生鞋長適合,但鞋的楦頭卻太窄的情形, 「勉強 穿的話,可能造成趾間神經壓迫而發炎,」柴惠敏指出。 因此選購運動鞋時,最好進一步詢問店員,有沒有寬楦頭或亞洲版的款式。 而有些廠牌會標出楦頭的尺寸,可以選擇試穿EE或EEE大小的鞋子,看合不合腳。 鞋子的蹠跟距要跟自己的腳相合, 鞋底的前三分之一部份要柔軟容易曲折,以保護腳的蹠骨。 按壓鞋子的護跟要硬,比較有保護作用, 而且護跟範圍愈大,保護效果愈好。 運動鞋也要定期汰換,不要把運動鞋穿到破才捨得丟, 因為就算買來不常穿去運動,鞋底也會因為環保設計而慢慢氧化,失去作用。 而定期運動的人更要注意, 當運動鞋的鞋底明顯看出磨損掉一塊時,就該換雙新鞋了, 或者平均一星期運動3天以上的人,建議3~6個月汰換一次運動鞋, 以免磨損的鞋子失去保護功能,容易引起運動傷害,不能輕忽,柴惠敏解釋說。 【康健雜誌84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KENLU 來自: 61.64.165.26 (10/20 14:41)
文章代碼(AID): #15E6WxG7 (shoes)
文章代碼(AID): #15E6WxG7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