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X、IMPAX、a^3 & a^3 Structure
之前說要寫這一篇很久了不過一直沒動...
再不搞接下來應該會更沒空了... @@
-----------------------------------------------------------------------
由NIKE之前狂打的廣告...大家應該都知道shox最原始的概念是彈簧...
也看過shox發展各個時期的照片...或許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要把彈簧拿掉...
有些人因為廣告唬爛+講不清楚的地方還以為裡面真的有彈簧...
首先先來說明一下最基本的避震器裝置...
是由彈簧+阻尼器(damper)所組成...現在那種前後避震的腳踏車用的就是...
彈簧所提供的是受壓時的緩衝...以及吸收壓力後恢復原狀的能量反彈...
但是單只有彈簧的話會太過敏感...一顆小小的石頭都會造成在那邊震盪很久...
且遇到窟窿的話容易瞬間就壓縮到底接著馬上就反彈到頂...不舒服極了...
所以加個阻尼(damping)是必須的...它的構造是有兩個單向閥的油壓伸縮裝置...
在壓縮時會因為腔體內的油流經閥造成的油壓使得速度減緩...
拉伸時亦然...但因為兩個閥均是單向所以不會同時作用而達成效果...
阻尼器又稱減震器、制震器...跟彈簧串在一起搭配使用...
當壓縮時速度會減慢變得較平緩...反彈時也是一樣...
彈簧震盪的簡諧運動也會在幾下後就被吸收而逐漸減小、停止...
所以當初架在鞋子上的彈簧會被拿掉...一部分原因是重量太重...
另一部分推測應該是單只有彈簧的力學表現並不符合需求...
若真的要再串上阻尼器則重量絕對更重也是不可行...
因此NIKE就另外再找尋重量輕且同時具有彈簧+阻尼器力學性質的東西...
最後得到的答案就是空心柱狀的高密度發泡PU...
另一個最容易讓人忽略的重點就是位於shox columns上方的硬板...
這才是shox的靈魂與精神所在...大家常常都只被shox columns所迷惑...
先來看看傳統平板式中底(PU、EVA、Phylon、Air、Max Air)的避震模式:
↓↓(壓力) ↑↑(反彈)
──────── ───╮ ╭─── ────────
===> ← ╰─╯ → ===>
↙ ↓ ↘ (吸收)
──────── ───────── ────────
而shox則是如以下所示:
↓↓(壓力)
═══════════
===> ═══════════
═══════════ ═══════════
↑↑(反彈)
═══════════
===>
═══════════
硬板能將腳底對中底的壓力分散到整個硬板的區域...
由shox columns來承擔所有的壓力...壓縮吸收、儲存能量...接著恢復原狀反彈...
而因為壓力不像傳統中底是由主受力區域吸收、潰縮般受力面積較小...
整個shox系統下陷、反彈的幅度較小...所以感覺也比較不明顯...
columns本身是高密度發泡PU...再加上壓力被硬板分散...
完成避震→反饋的距離跟時間也較短...理論上反應速度會比較快...
且能在較短距離達成避震與反饋...在避震能力上也會比傳統系統好&理想...
而shox columns與硬板的連結包覆是內低外高...如下所示:
↑ ↑
◣ ↗ ↖ ◢ ↑
█◣ → ← ◢█ │
██ ██ ↑ │外觀造成的誤會
██ ██ ↓實際離地高度 ↓
除了會有上下的能量傳導外...還會產生向內的分力...有助於將力量往中間集中...
因此在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上會比傳統平板式中底還要優越...
但也因為這個原罪所以造成外觀上的誤會...
實際上shox鞋款的離地高度跟其他系統鞋款其實是差不多的...
證據在此 → http://0rz.net/f60rU
這是我自己用手指定位的...雖然應該會有誤差但不至於差太多...
或許是因為shox較難被壓縮且對地板狀況的反應較不靈敏(反過來說就是較穩定)...
再加上柱狀與包覆所造成的視覺效果...容易讓人覺得底高很多...
不過這一切都是誤會呀~~~
NIKE所說的能量回饋其實所有的避震系統都有...
傳統平板中底的避震機制主要是主受力區域一帶的潰縮吸收壓力...
靠著本身的性質來避震與反饋...如PU、EVA、Phylon、adiPRENE(+)等...
或是能進一步將壓力分散到中底其他區域的如Air、Max Air、Zoom Air等...
shox columns的性質跟彈簧+阻尼器相似...不像傳統避震系統是以吸收衝擊為主...
所以在能量的儲存與回饋上應該的確也會比較多一點...
不過應該也不會多太多甚至影響到跳躍的高度...主要是能較為省力一些...
硬板+shox columns整體是一個系統...
壓力由columns承擔、吸收、儲存與反彈...
硬板則主要是擔負傳導、穩定與整合的責任...
要容易理解的話...可以把這個系統看成車子的底盤與四個懸吊系統...
硬板vs.底盤...columns vs.避震器...體重vs.車重...
------------------------------------------------------------------------------
其實這個硬板之類的應用在別的鞋款上也有過...例如AJ18...
它的鞋墊上多了一片碳纖板...所以整個後跟的感覺跟shox很接近...
也跟shox一樣較難被壓縮、感覺不明顯...因為壓力都被探纖板分散了...
國中理化學過 P = F/A ...同樣大小的壓力原本只集中在主受力點一帶...
現在被分散到整個碳纖板的區域...因為面積變大所以單位面積的壓力減小...
所以下陷的幅度也會減小...導致感覺相當不明顯...
但避震能力其實可能是比少了這一片還要更好的...
或許NIKE自己也明白重點是在硬板上...columns形狀不同還是可以有相同表現...
所以發展出一個看起來不太一樣的東西...叫做IMPAX...材質跟shox一樣...
impax具有數個栱型結購...如從正後方看底部...以及側面也各有三個栱型...
自古以來老祖宗們就已經了解栱型結購可以承載相當大的壓力...
許多至今屹立不搖的無橋墩古橋就是利用此一結構特性...
在鞋子上其實80年代的converse、AVIA與AND1都有用過...
因此在避震能力上...impax並不在shox之下...
不過其實這是換湯不換藥...就是搞出另一種看似不同的東西專門用在中低階鞋款...
------------------------------------------------------------------------------
幾年前adidas在NIKE的shox之後推出a^3(a的三次方,唸作a-cube或a-cubed)...
從結構上來看概念幾乎跟shox一樣...
差別在於a^3的columns結構是實心、密度較shox低一點的非圓柱體柱狀物...
也不能說他們抄襲啦...shox是由將彈簧置於鞋底的開端演變而來...
a^3在結構上看來推測是將中底挖空、分割成數個部份...一方面是輕量化...
另一方面是可以讓各個分割有自己獨立的運作任務...
最後再由硬板來負責能量的傳導與整合...
兩大廠牌由不同的出發點卻得到非常相似的結果...或許真是巧合吧!
而a^3 columns因為是實心的發泡PU...截面積比起shox還來得大...
因此密度要比較低、較軟一點...才不會過硬...
再加上adidas自己的厚軟鞋墊...鞋底的感覺較shox軟...
但也有可能是NIKE自己比較偏好硬調、穩定一點的鞋底...
不過shox columns自發展以來也是有變得較軟一點的趨勢...
看來NIKE也是有在對使用者較不舒適的部分去做改善與平衡...
------------------------------------------------------------------------------
最近才出的a^3 structure...大家心裡應該也有個底了吧!
也是個換湯不換藥的東西...不過比起impax...它的材質與結構差異更大...
在硬板之下取代columns的東西主要是Θ形、TPU之類材質的結構...
它的避震機制如下所示:
↓↓(壓力) ↑↑(反彈)
══╦═══╦══ ══╦═══╦══
║ ║ ║ ║
╠═══╣ ====> ═╦═════╦═鸞 ====> ╠═══╣
║ ║ ╠═════╣ ║ ║
══╩═══╩══ ═╩═════╩═ ══╩═══╩══
受壓壓縮時紅色的區域會拉伸而產生張力...拉伸長度愈長則張力愈大...
來抵抗繼續潰縮並以本身的彈力回復原本的長度而反彈...
當然在這個距離下應該是還在它的彈性變形範圍內...
Θ結構它的作用機制跟zoom air中的尼龍纖維是相似的...
但也因為它的材料性質比起發泡PU來說較為不穩定...
所以目前還無法完全單獨使用...在後腳跟的後側與前腳掌的內側...
還是需要搭配發泡PU或較厚、硬一點的TPU來提高穩定性...
這點就跟彈簧需搭配阻尼器的原理是一樣的...
--
http://tw.user.bid.yahoo.com/tw/user/dreamyoung37?
我的拍賣...規則請Q我...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2.202
推
61.229.180.38 06/13, , 1F
61.229.180.38 06/13, 1F
推
219.68.60.57 06/13, , 2F
219.68.60.57 06/13, 2F
推
218.184.186.76 06/13, , 3F
218.184.186.76 06/13, 3F
推
210.71.252.20 06/13, , 4F
210.71.252.20 06/13, 4F
推
218.166.144.253 06/13, , 5F
218.166.144.253 06/13, 5F
推
220.142.91.74 06/13, , 6F
220.142.91.74 06/13, 6F
推
220.140.11.222 06/13, , 7F
220.140.11.222 06/13, 7F
推
61.231.56.72 06/13, , 8F
61.231.56.72 06/13, 8F
推
211.74.71.74 06/13, , 9F
211.74.71.74 06/13, 9F
推
140.112.32.202 06/13, , 10F
140.112.32.202 06/13, 10F
推
59.114.52.16 06/13, , 11F
59.114.52.16 06/13, 11F
推
218.167.45.26 06/13, , 12F
218.167.45.26 06/13, 12F
推
140.112.32.202 06/13, , 13F
140.112.32.202 06/13, 13F
推
61.57.173.237 06/13, , 14F
61.57.173.237 06/13, 14F
推
202.159.172.1 06/13, , 15F
202.159.172.1 06/13, 15F
→
202.159.172.1 06/13, , 16F
202.159.172.1 06/13, 16F
推
140.112.32.202 06/13, , 17F
140.112.32.202 06/13, 17F
推
61.228.50.232 06/13, , 18F
61.228.50.232 06/13, 18F
→
61.228.50.232 06/13, , 19F
61.228.50.232 06/13, 19F
→
218.34.234.105 06/14, , 20F
218.34.234.105 06/14, 20F
推
140.119.144.65 06/14, , 21F
140.119.144.65 06/14, 21F
推
140.121.135.182 06/14, , 22F
140.121.135.182 06/14, 22F
推
61.230.118.13 06/14, , 23F
61.230.118.13 06/14, 23F
推
210.63.177.4 06/14, , 24F
210.63.177.4 06/14, 24F
推
203.203.98.45 06/14, , 25F
203.203.98.45 06/14, 25F
※ 編輯: lovebean 來自: 140.112.32.202 (06/14 14:36)
推
12/26 11:18, , 26F
12/26 11:18, 26F
sho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消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