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雪季南二段裝備分享

看板outdoorgear (戶外裝備)作者 (blackbrid)時間7年前 (2018/02/14 17:20), 7年前編輯推噓39(40125)
留言66則, 35人參與, 7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日期:2/4 -2/10 成員:三人 天氣狀態:除了第一天沒有雪外,剩下每天跟雪地奮戰 心得:雪地行進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冰雪水混和時,人幾乎都在失溫邊緣, 只要停留超過五分鐘,就有機會失溫,只能不停地走下去,才能確保 不會失溫,加上路跡都被雪蓋住,找路更需要花費心思來找。另外熱 量消耗非常的大,我每天都有吃約4-5千大卡食物,但七天下來還是瘦 了快三公斤。有幾段路段體重加上裝備約100kg還是被風吹的搖搖晃晃 的,都是靠登山杖來平衡的,經過這次後有強咧感受到恍如隔世的意 涵,對人生看法有不小的改變。 帽子:1.OR Windwarrior Hat 雪地行進間都靠這頂帽子保護頭部熱量 流失太快,因為是刷毛材料,不會含水太多。 2.SmartWool NTS 250 Reversible Pattern Beanie 晚上睡覺保暖的羊毛帽 3.Columbia-Sportswear-Titanium-Northern-Ground-Omni-Wick-Beanie 第一天地海拔行進間使用,雪地保暖度不夠力。 脖圍:Peak Performance Heli Alpine 刷毛材質,可以有效保護脖子 排汗內褲:SW PhD Wind Boxer 羊毛材質,後四天幾乎全濕,早上換上去也不會太不舒服 排汗內衣:Mammut Moench PS pro材質,濕了還有不錯保暖度 化纖保暖衣:1.Mammut Eigerjoch Light在雪地出太陽時穿這件保暖度就足夠,不過 後來四天遇到冰雪水氣候,這件濕了後,保暖度就不太夠。 2.Arc'teryx Nuclei Hoodie:當第一件化纖保暖衣濕掉後,必須穿上這件 才能確保不會失溫。 羽絨保暖衣:Mammut Eigerjoch Jacket 在山屋裡穿這件非常溫暖,往往拉鍊都要打開 ,不然會太熱,這件表布有基本抗水能力。 外套:Mammut Nordwand Pro Hard Shellz 非常稱值得外套,很明顯是為了雪地設計 的外套,一路上這件 外套幫了很大的忙,幫我確保核心溫度不會因為下雪跟大 風而流失溫度。 褲:1.Mammut Eisfeld :雪地基本上只要這件褲子沒有被雨水浸濕,行進間單穿這件可以 以撐到零下5度沒有問題。 2.Arc'teryx Psiphon SV 在山屋會換上這件保持乾燥,不過這件做工有點 令人失望,才第一次出勤屁股後面縫線就有斷線了,很無言。 3.Arc'teryx Rho AR:第四天後因為Eisfeld都濕了,後面行程都是這件搭上雨褲 PS材質配上雨褲才是冰雪氣候的王道。 4.Rab Latok :遇到冰雪水混和氣候,這件完全擋不住,膝蓋以下全濕。 保暖襪:SW PhD Outdoor Pattern 很稱職的襪子,就算全濕,還是有一定保暖度 綁腿:Rab Latok Alpine 在積雪超過50cm狀態下綁腿用處不大,只是多一點防護冰爪 踢破雨褲而已。 鞋:Lowa Renegade 雪地這雙保護度不夠,以後如果要雪地爬山要在物色新的鞋子了 手套:帶了幾雙單車用手套,雪地使用完全不行,強力建議要帶防水手套。 爐具:Soto 310 在低溫下非常稱職,很滿意。 睡袋:WM UltraLite 在山屋裡就算溫度零度以下還是很夠力,有幾天還睡到流汗。 睡墊:Therm-a-Rest Neoair Xlite 高R值,很值得推薦。 背包:1. Xenith 88L :冬天裝備較多,必須用這棵才夠裝。 2. Hanchor 攻頂包 非常輕巧的包包,值得推薦。 登山杖:LEKI Micro Vario Carbon 折疊式非常好用在雪地行走,都靠登山杖平衡 跟開路 冰爪:C.A.M.P. C12 Universal 此趟行程踢了約20k的冰爪,很多地形如果沒有帶 這冰爪應該很難過去。 頭盔:BD Vector Helmet 提供基本保護跟保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2.252.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tdoorgear/M.1518600054.A.4FC.html

02/14 17:24, 7年前 , 1F
頭推!!
02/14 17:24, 1F

02/14 17:24, 7年前 , 2F
總算讓我等到這篇了
02/14 17:24, 2F

02/14 17:33, 7年前 , 3F
推裝備使用心得
02/14 17:33, 3F
我應該是爬南二段少數放棄雲峰跟轆轆山的,天氣惡劣到連 轆轆山都放棄登頂。

02/14 17:47, 7年前 , 4F
大縱走梅雨季的時候第一次經過叉路口也是放棄轆轆山的
02/14 17:47, 4F
我們是遇到超過50cm的積雪,加上體力消耗得差不多,只好放棄趕快到轆轆谷山屋

02/14 18:22, 7年前 , 5F
那時候除了我,其他所有人都撤退或者用預備天,風雨跟颱
02/14 18:22, 5F

02/14 18:22, 7年前 , 6F
風差不多大。
02/14 18:22, 6F
山上天氣變臉真的很恐怖

02/14 18:44, 7年前 , 7F
推推!!!一樓看到這篇可以繼續買裝備了!
02/14 18:44, 7F

02/14 18:51, 7年前 , 8F
推推!
02/14 18:51, 8F

02/14 18:51, 7年前 , 9F
這心得寫的不錯,值得參考
02/14 18:51, 9F

02/14 19:07, 7年前 , 10F
推心得
02/14 19:07, 10F

02/14 19:16, 7年前 , 11F
請問沒帶冰斧嗎
02/14 19:16, 11F
沒帶冰斧

02/14 19:59, 7年前 , 12F
02/14 19:59, 12F

02/14 20:27, 7年前 , 13F
小弟有其中一件Nuclei ,真的是一件很不錯的化纖保暖
02/14 20:27, 13F
很推這件,重量輕,抗風跟保暖度很夠 未來冬天上山還是會帶這件上山 我也因為GPS誤差,差點切錯陵線,走一段後發現怪怪的,還好退回來用隊友手機從新定 位,才回到正確的路徑上,也因為找路太久,造成核心溫度快速下降,讓我趕快拿出這件 化纖保暖衣套上,才讓核心溫度回溫。

02/14 20:27, 7年前 , 14F
外套,重量輕保暖度跟抗風都做的不錯,兩天北大武山靜
02/14 20:27, 14F

02/14 20:27, 7年前 , 15F
態保暖(最低三度),以及平等騎車(最低11~12度)都是靠
02/14 20:27, 15F

02/14 20:27, 7年前 , 16F
這件
02/14 20:27, 16F

02/14 20:41, 7年前 , 17F
難以想像南二大雪的精緻呀
02/14 20:41, 17F
前兩天看到雪很興奮,後來看到怕

02/14 20:55, 7年前 , 18F
感謝分享
02/14 20:55, 18F

02/14 21:18, 7年前 , 19F
跪求照片,我想我這輩子是不會雪季登山了
02/14 21:18, 19F
我不太會用網路相簿,只有放一些漂亮的在我FB 有興趣的話站內信問我帳號加我為好友吧

02/14 21:28, 7年前 , 20F
推推。有flickr嗎?好像看。來照推薦的裝備看看。
02/14 21:28, 20F

02/14 21:31, 7年前 , 21F
推!
02/14 21:31, 21F

02/14 21:48, 7年前 , 22F
難怪鳥大 失蹤一陣子
02/14 21:48, 22F
這次上山,我中華電信幾乎沒有訊號 但朋友的台灣大哥大訊號反而好很多 我都都是靠衛星電話跟山下人員聯絡的

02/14 23:12, 7年前 , 23F
強大! 但我不準備去這種地方試裝備了 XD
02/14 23:12, 23F
我也不想這天氣試裝備,假期都排好了 只好加強裝備後上山 出發前還跟隊友確認的裝備是否足夠,不夠的就我出借他們用 在這天氣裝備不足會是很大挑戰 我也面臨第一次人性的考驗,在雲峰叉路口找路時 我有輕微失溫現象,穿上備用化纖衣後回溫 但我很擔心我的隊友狀況,如果發生了走不動的時候 要不要停下來等他,不等他,肯定一兩小時內失溫 停下來等他,整隊都會有機會失溫 還好隊友都很堅強,可以一值走下去,直到山屋休息

02/14 23:40, 7年前 , 24F
推推推
02/14 23:40, 24F

02/15 00:05, 7年前 , 25F
push!!!借問一下~ SW內褲尺寸較仿間一般品牌偏大嗎?
02/15 00:05, 25F
我是覺得尺寸跟一般差不多,你參考看看

02/15 00:10, 7年前 , 26F
LEKI和 BD 的折疊登山杖好像都不錯…
02/15 00:10, 26F

02/15 03:20, 7年前 , 27F
02/15 03:20, 27F

02/15 10:28, 7年前 , 28F
黑鳥大的文 未看先推... :)
02/15 10:28, 28F

02/15 11:13, 7年前 , 29F
大推! eisfled褲的適溫範圍沒想到可以那麼低 ,可以衝一
02/15 11:13, 29F

02/15 11:13, 7年前 , 30F
件了XD
02/15 11:13, 30F
要注意台灣賣的是Mammut Eisfeld Light Mammut Eisfeld要國外買才有,台灣沒有引進

02/15 12:04, 7年前 , 31F
推啊
02/15 12:04, 31F

02/15 12:47, 7年前 , 32F
大推裝備分享文!
02/15 12:47, 32F

02/15 19:51, 7年前 , 33F
推鳥大!
02/15 19:51, 33F

02/15 21:12, 7年前 , 34F
02/15 21:12, 34F

02/15 21:53, 7年前 , 35F
02/15 21:53, 35F

02/16 10:09, 7年前 , 36F
就差件Mammut Nordwand Pro HS Pants,和軟殼褲交替穿XD
02/16 10:09, 36F
有點後悔當初特價沒買這件,現在正在物色新的雪季褲子

02/16 10:31, 7年前 , 37F
強力推薦防水手套是沒帶的意思嗎......
02/16 10:31, 37F
沒錯,我有的GTX手套太厚,這次沒有帶 這次有帶三雙手套,其中有一雙是PS材質,濕了還是有保暖度 但還是帶GTX手比較好用,有買一雙較薄的GTX手套 但趕不上這次行程。

02/16 10:57, 7年前 , 38F
了解,但防水手套不是強烈建議,是一定要帶吧,尤其雪山...
02/16 10:57, 38F

02/16 10:59, 7年前 , 39F
黑鳥大說法可能會有誤會之虞
02/16 10:59, 39F
其實前幾天純下雪的環境,覺得手套有沒有防水覺得差異不大 但後來幾天遇到冰雪水混和氣候,就真的需要防水手套

02/16 11:25, 7年前 , 40F
噓回來...你這說法跟覺得天氣好就不帶雨衣有異曲同工之妙...
02/16 11:25, 40F

02/16 11:25, 7年前 , 41F
您不怕凍傷就算了請別誤導其他人,上雪山請戴防水手套
02/16 11:25, 41F
謝謝你的建議,但每個人對於裝備的選擇理念可能不同 國外大雪上加上低溫確實需要防水跟保暖手套,但台灣很難有那麼低溫 至少我覺得零下到零下五度下雪環境,還不一定需要防水手套 可以用PS材質加上有防潑水的手套來取代就可以 或許我的雪地經驗還很少,但至少這是我這次雪地經驗的感想 或許隨著經驗增加會有不同想法,到時候我會在分享新的想法

02/16 11:44, 7年前 , 42F
樓上激動啥...
02/16 11:44, 42F

02/16 12:48, 7年前 , 43F
台灣的前輩是跟我分享說帶兩件PS手套,防水用處不大
02/16 12:48, 43F

02/16 12:49, 7年前 , 44F
雪季只要跌倒個幾次還是會濕透,乾濕替換比較重要
02/16 12:49, 44F

02/16 13:09, 7年前 , 45F
樓上大大防水用處不大???一般三季這樣就算了。雪季耶,您
02/16 13:09, 45F

02/16 13:09, 7年前 , 46F
說乾濕替換,所以行動中或營外應該是一直戴濕的吧,可是冬
02/16 13:09, 46F

02/16 13:09, 7年前 , 47F
天(雪季)你戴濕的東西在手上不會更容易流失體溫且有凍傷可
02/16 13:09, 47F

02/16 13:09, 7年前 , 48F
能嗎
02/16 13:09, 48F

02/16 13:16, 7年前 , 49F
另外樓上j大,可能事關人命能不激動我也是服了你
02/16 13:16, 49F
我會用建議帶防水手套,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像我這這次全身穿著防水雨衣褲,下半身還是全濕,上半身也是微濕 如果真的帶防水手套,我想手套裡面也很難是乾燥的 主要是有汗水,還有水會從袖口多少跑進去 因此我會比較在意在濕掉的時候,身上的衣物是否還能保有保暖能力 以後上山我一定會準備一套化纖衣物裝備帶上山 沒記錯Schmid大大會攜帶化纖睡袋,也是怕為了怕羽絨濕掉失去保暖力

02/16 13:28, 7年前 , 50F
我前陣子在收一些可以賞雪的裝備問來的XD
02/16 13:28, 50F

02/16 13:28, 7年前 , 51F
另外補充一下我不是大大,哈
02/16 13:28, 51F

02/16 14:02, 7年前 , 52F
不用防水手套的情況:沒下雨下雪下冰雹或是下非常小可忽略
02/16 14:02, 52F

02/16 14:02, 7年前 , 53F
&難度簡易不需要滑落制動&手很少碰到雪能夠常保乾燥
02/16 14:02, 53F

02/16 14:03, 7年前 , 54F
除此之外建議用防水少套,而且雙層的好;保暖層+防風雨層
02/16 14:03, 54F

02/16 14:04, 7年前 , 55F
*手套
02/16 14:04, 55F

02/16 15:37, 7年前 , 56F
台灣的環境就是雪水機率高,防水手套還是比較實在(尤其台
02/16 15:37, 56F

02/16 15:37, 7年前 , 57F
灣的山海拔落差大,山頂若下雪,下山半路就是開始下雨)
02/16 15:37, 57F

02/16 15:39, 7年前 , 58F
如果是雪地,然後摔個幾次,手套會濕掉,感覺蠻奇怪...
02/16 15:39, 58F
感謝前輩的建議,我以後雪季上山自己一定會攜帶防水手套

02/16 16:51, 7年前 , 59F
感謝各位前輩的指導
02/16 16:51, 59F

02/17 08:44, 7年前 , 60F
噗~大過年遇到正義魔人...
02/17 08:44, 60F
※ 編輯: blackbrid (114.40.163.134), 02/17/2018 10:49:56

02/17 16:25, 7年前 , 61F
覺得也是帶著備用,這次雪山5天幾乎都穿軟殼褲,雪
02/17 16:25, 61F

02/17 16:26, 7年前 , 62F
深到腰也沒用雨褲,使用時機還是要看情況
02/17 16:26, 62F

02/18 15:56, 7年前 , 63F
感謝RF91救了這篇文章
02/18 15:56, 63F

02/18 18:11, 7年前 , 64F
好文
02/18 18:11, 64F

02/19 07:54, 7年前 , 65F
推推
02/19 07:54, 65F

03/01 08:04, 7年前 , 66F
推用心
03/01 08:04, 66F
文章代碼(AID): #1QW_zsJy (outdoorgear)
文章代碼(AID): #1QW_zsJy (outdoorgear)